(特派记者梁永明 周文昂扬 文/摄)4月25日,市委书记李小豹,市委副书记、市长李江河率萍乡市党政代表团来到景德镇市学习考察。学习景德镇市推进城市“双修”,实施大开放战略的好思路、好经验、好做法。“千年古镇”把生态修复、城市修补、文化修筑有机融合,再现了历史韵味,展现出独特魅力,让代表团成员纷纷点赞;“国际瓷都”致力打造一座与世界对话的城市,实现文化、理念、经济与世界相融、接轨、对接,让代表团成员深受启发。
景德镇市委书记钟志生,景德镇市委副书记、市长刘锋以及景德镇市领导汪立耕、张春萍、张良华、孙庚九陪同考察。市领导陈云、周敏、吴运波、崔传鹏、黄强、肖双燕,萍乡经开区党工委书记李锦林参加学习考察。
文化是城市之魂。景德镇在“城市双修”中,实施了一批“传承文化、重塑瓷都”的项目,推动“文化+创意”“文化+旅游”的融合发展,为城市发展注入新动力。
把历史街区保护作为城市“双修”的重要内容,景德镇以御窑厂遗址为核心,按照“修旧如旧、原地保护”的原则,对老街区、老厂区和老窑址实施立体控制和保护,再现了景德镇1000年的街巷、600年的御窑、200年的作坊、60年的工厂。利用老瓷厂打造的陶溪川文创街区,既留住了历史文脉和城市记忆,又成就了新的经济价值。
实地考察御窑厂遗址和陶溪川文创街区,代表团成员对景德镇原汁原味保护老城风貌风格,铸好“文化之魂”,留住历史根脉的理念和做法表示钦佩。李小豹要求,我们要学习景德镇的好做法,进一步加大对萍乡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特别是要高品质推进鳌洲书院、孔庙、南正街、安源路矿等文化遗产的保护、修复,打造一批经典的文化传承工程,留住历史的“根脉”和“年轮”,培育独具特色的城市文化和城市精神。
从无序到有序、从低端到高端、从分散到集中,景德镇推进陶瓷企业“退城进园”,打造名坊园、陶瓷智造工坊、国瓷馆,昂起了产业的“龙头”,壮大了“龙身”,点活了“龙眼”。
在陶瓷智造工坊,代表团成员看到了陶瓷产品机械化、智能化生产的全过程,大开眼界。走进名坊园,代表团成员领略手工制瓷传承技艺、感受陶瓷文化魅力,对以“文化+旅游”的理念,构建陶瓷文化产业经营新业态的做法给予高度评价。在国瓷馆里,一件件匠心独具的陶瓷艺术品,让代表团成员感受到厚重的陶瓷文化、浓郁的人文气息。
三宝国际瓷谷吸引了“景漂”“景归”等国内外艺术家、创客、创业青年超过3000人。在三宝国际瓷谷马鞍岭村、三宝蓬艺术聚落,代表团成员全面了解“三个三”乡村振兴模式。大家表示,要学习借鉴景德镇依托人文地域优势,发展特色经济、推动乡村振兴的好做法。
围绕“打造一座与世界对话的城市”战略,景德镇市抓住列入全国第二批“城市双修”试点城市机遇,从“塑形”入手,给城区“洗脸”,给农村“洗脚”,再到城市“双修”,既“塑形”又“铸魂”,打了一套“组合拳”,实现城市美、乡村美,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景南片区低缓的草坪延伸到林中,沿路列植的红枫、晚樱,与杏林呼应,形成一道亮丽的风景。治理后的昌南湖,已成为依山傍水、碧波荡漾、休闲观光的好去处。改造提升后的宝石码头,旧貌换新颜,成为“昌江百里风光带”上的一颗明珠。这些大变化,让代表团成员应接不暇,纷纷为景德镇的大格局、大手笔、大民生点赞。
行走在景德镇国家森林公园,只见满眼春色,绿意盎然。公园在建设过程中贯彻“生态修复、城市修补”的理念,做到园区绿化只增不减,实现绿化景观季季有变换、季季有亮点。代表团成员对景德镇坚持“精心规划、精致建设、精细管理、精美呈现”原则,处处布景、处处建景的做法竖起大拇指。李小豹说,城市规划建设必须把“以人为本”的理念贯穿始终,景德镇还绿于民、还景于民的生态修复方法值得学习借鉴,我们在城市规划建设中,要多留点绿地和空间给老百姓,提高群众的生活品质。
钟志生简要介绍了景德镇城市“双创双修”的做法,希望两市在推进工业陶瓷和生活陶瓷产业转型升级中,加强技术交流、合作,实现共赢;同时,在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文明城市创建、城市“双修”等方面,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实现“功能美、文明美、人文美”。
李小豹说,“城市双修”让景德镇既有颜值、又有内涵,印象中“一城瓷器半城窑”的情景一去不复返。这次景德镇之行,我们看到瓷都满山青翠、碧水绕城,城乡环境美不胜收。我们要学习借鉴景德镇与世界对话的眼界、创新发展的理念和担当实干的作风,推动经济发展、城市建设、民生事业实现大变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