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迪士尼乐园、中国香港迪士尼乐园和上海迪士尼乐园在初始期都采用了“合资模式”,但2017年华特迪士尼公司完成了对巴黎迪士尼的全资收购后,巴黎迪士尼转变成了独资投资并管理模式。
上海迪士尼乐园在合作主体、治理架构、投资方式、利益分配等方面与同一类型的巴黎、香港迪士尼乐园有所不同。
合资方式存在不同。申迪集团与华特迪士尼公司在合资模式中,共同投资设立三家企业,分别为上海国际主题乐园有限公司、上海国际主题乐园配套设施有限公司、上海国际主题乐园和度假区管理有限公司。前两家是业主公司,申迪集团持有57%的股份,迪士尼持有43%的股份;另外还包括一家管理公司,不同于香港100%由迪士尼独资,迪士尼公司持有管理公司70%的股份,申迪集团持股30%。管理公司将负责项目的创意、设计、开发和日常运营管理工作,业主公司由申迪占多数股权,充分发挥自身的资源优势和本土化优势。这种合资方式能够充分发挥双方专长。
3、新世纪四次战略收购打造IP帝国
迪士尼最重要的四次收购,对于其优质IP的积累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2006年,迪士尼正式以价值74亿美元的股票收购了皮克斯公司。紧接着分别在2009年和2012年,迪士尼分别以42.4亿美元和40.5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漫威娱乐和卢卡斯影业,两笔收购之后,迪士尼拥有了漫威旗下超过5000个角色的所有权,同时,卢卡斯公司的《星球大战》、《印第安纳琼斯》(Indiana Jones)系列的电影制作、消费商品、动画化、视效及音频后期制作的权利全部都归迪士尼所有。最近的一次收购是在2019年正式以710亿的价格收购了21世纪福克斯。迄今为止迪士尼电影公司是唯一一家没有被交易过的好莱坞大公司。
二、全球主题乐园产业快速发展
(三)主题公园运营模式选择
1、重资产行业,模式多样化
主题公园属于重资产行业,前期开发建设和期间运营都需要较大规模投资,而主要盈利模式为门票及园内二次消费,回收周期总体较长,企业资金压力较大。主题公园品牌所有者也可考虑轻资产运营模式,虽收入较少,但风险更低,具备长远发展潜力。轻重资产运营模式的选择和结合有利有弊,需要运营者综合考虑。
重资产投入大,控制强,异地经验弱。对于主题乐园的运营公司来说,自建的模式偏重资产,优势在于对乐园的控制力较强,乐园内容运营、内部制度和人员的管理、设施维护、配套的搭建有更强自主权,也利于对乐园质量进行控制。但缺点在于资产较重,前期投入较大,对于公司的现金流影响较大。另外,如若进行全球范围的扩张,会因缺乏异国运营和跨国政策、文化等领域的摩擦成本而产生较大的经营风险。
轻资产投入小,收益稳,控制力较弱。轻资产的模式主要通过品牌输出进行,通过给予品牌的使用权,优势在于不需要太多资金投入,且通过收取特许经营费用,收益较为稳定。缺点在于对主题乐园的管控能力较低,不利于标准化服务和品质等方面的控制,并且如若主题乐园运营较为成功,采取轻资产模式的授权方所分利益会受到较大影响。
合营模式是相对比较常见的一种方式,如迪士尼等主题乐园的海外扩张越来越多采取此模式。合营模式一方面能够较好保证主题乐园公司本身对乐园拥有一定控制权,也能够获取更多的利益。另一方面,也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前期投资的成本,缓解财务压力。更为重要的是,与当地的政府或较有实力的企业合作,也能充分利用其对于当地政策法规、文化民俗、市场特征等的熟悉程度,有利于主题乐园的异地扩张取得成功。
2、趋向合资模式扩张,共享海外拓展红利
迪士尼在美国本土以外扩张主要通过许可经营和合资模式进行扩张。迪士尼的第一个海外项目东京项目,公司采取了风险相对较小的许可经营模式经营,东京迪士尼最终取得了相当出色的经营效果。此后,为更多参与利益分享,迪士尼在巴黎、香港和上海的项目都采取了合资的模式,巴黎项目以及香港项目是直接与地方政府签订协议,而上海项目是与大型国企签约。主要的模式是公司与合资公司所成立的主业公司负责乐园的建设,迪士尼公司独资的管理公司,负责对乐园进行管理运营,以保证园区运营的稳定性。
IP为核心优势使公司具备合营及授权的基础。由于迪士尼核心竞争力更多在IP和IP产业链贯通,使其具有合营或特许经营的基础,其运营能力相较于IP的优势较小,故合资一定程度上仍能保持公司的正常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