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号 > 南方传媒书院
抖肩狂欢被高校承包,娱乐模仿背后的文化现象
2019-12-06 10:47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南方传媒书院
关注

文/谢吕容
来源:南方传媒书院
KIKI ChuChu是你吗
最近的“网红”,不是李佳琦,不是王思聪,而是两个叫KIKI和ChuChu的boys or girls, 他们的迅速走红要归功于近几天火遍全网的抖肩舞洗脑神曲《Coincidance》。
The first man was kiki,
he wears such little pants.
His brother was champion,
But kiki loves to dance.
The second man was chuchu,
He loved the Damsels In Distress but not as much as dance.
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河南理工大学、苏州大学、湖南大学、广西师范大学……不论是官方还是非官方制作,全国各大高校版的抖肩舞强势来袭,在微博、B站、朋友圈流行起来。这首叫做《Coincidance》的歌,以其魔性的旋律配上表演者滑稽的舞蹈动作,成为高校学生争相翻拍的题材。

清华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
吉林大学
武汉大学
KIKI Chuchu 这两个娃被高校er们玩坏了,变成了极具本校特色的Fufu,Dandan(复旦大学),乐乐、煌煌(鲁迅美术学院),北北、大大(北京大学),南南、开开(南开大学),传传、媒媒(中国传媒大学),杰夫、瑞麟(清华大学),星星、耀耀(中国人民大学)等等。
青岛理工大学
河海大学
广西师范大学
同济大学
无论是KIKI还是Chuchu, 无论是清华北大复旦人大,还是南开中传广西师大,总之,中国高校校园里,这股Coincidance风,已经狂猛吹来,成为时下,各大高校学子参与互动的又一专属狂欢,so, let’s dance!
抖肩舞走红高校圈
2017年4月10日,欧美欧美男歌手Handsome Dancer发布洗脑MV《Coincidance》,以其魔性的旋律与搞笑的情节与动作风靡全球,该单曲的MV讲述了两个素不相识,但都喜欢跳抖肩舞的男人在车站相识的故事。

抖肩舞在中国像是一夜蹿红,但是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其实早在2017年,这首神曲和魔性抖肩舞就已经在中国流行过,当时更多的是一些医院公众号发布医护人员抖肩舞的视频,网友纷纷热传和模仿,流行朋友圈。各大媒体人民网、长沙晚报、武汉晨报等等都有相关抖肩舞的报道。人民网直接官拍抖肩舞,倡导健康抖肩。因此,抖肩舞是以“健康舞蹈”身份走进中国大众的生活的。


人民网抖肩视频截图
2017年的故事没有改写,但是换了一群人演绎重新出现在人们视野,这群“演员”,他们是各大高校儿。


2019年11月,西安理工大学的几位同学,摄制了一段宿舍才艺竞赛视频《Coincidance》模仿秀,由此掀起了互联网一场盛大的行为艺术浪潮。B站先火,抖音话题带着发酵,QQ空间再继续传播,微博热搜达到高潮。

西安理工大学
一张莫得感情的脸,机械且僵硬的舞姿,配上节奏感爆棚的BGM,想不沙雕都不行,加之额外主打的别具一格的新口号:每天一遍,抑郁再见!也成为了再次点燃它的重要原因之一。
旋律不息,舞蹈不止
极具动感的旋律,配上充满高校特色的搞笑歌词,这样的《Coincidance》谁不爱呢?

北京大学
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2012年韩国艺人朴载相发布的《江南style》在极短时间内风靡全球——过亿的点击率、各路名人的争相效仿、全民式的骑马舞大狂欢。
2018年初,一段“海草”魔性节奏同样掀起一场全民舞蹈热潮。从普罗大众到网红明星,一时间,全社会似乎都中了摇摆魔咒在“随波飘摇,浪里舞蹈”。但是肩舞的特别之处:它有故事性,形成了一套类似模板的东西,方便传播,同时还有再创新的余地,这是抖肩舞与过去那些网络神曲不一样的地方。

无论是《江南style》《海草舞》还是“抖肩舞”,他们的流行都有很多共同之处。
(1)娱乐模仿现象
塔尔德说:“发明和模仿,是最基本的社会行为”。
模仿是对现实世界的简单模仿,也是一种基本的社会行为。亚里士多德说:“人最善模仿,”“人们可用同一种媒介的不同表现形式摹仿同一个对象。”
娱乐模仿是大众群体情绪的一种表达,是大众狂欢精神的一种表征。娱乐模仿现象很普遍,打开抖音,无数相似的视频映在眼前,内容同质化问题严重,极大压榨了受众的耐心和时间,短视频打开了全民模仿潮的阀门。
“人类的本质是复读机”,就像《江南style》的火爆,它的音乐旋律会不停地在你脑海里挥之不去,忍不住哼唱,形成“耳虫效应”,很早以前的神曲《最炫民族风》《小苹果》《忐忑,如今抖音红歌《沙漠骆驼》《纸短情长》《成都》等等都不同程度地成为过我们的单曲循环。这些歌曲的特点是通俗上口,节奏鲜明且有一段旋律不断反复、周而复始地出现,所以也简称“口水歌”。
抖肩舞也是如此,一是歌曲《Coincidance》节奏感极强,容易传唱,更容易被改编模仿。
二是歌曲本身的魅力加上易模仿的抖肩fashion,简单有趣激起模仿欲望,激活人们的舞动细胞。没有高难度动作,只要纵身一跳,双腿打开半蹲,双手自然放下,肩膀前后抖动,跟着旋律一起来,谁都可以成为校园里跳抖肩舞最靓的仔。
三是搞笑风格捕获受众的心,抖肩舞MV里运用一些特写镜头,重复特效等夸张的表现手法,把人物动作、神态、表情发挥到极致,凸显幽默搞笑的风格。

西安交通大学
总而言之,抖肩舞满足了模仿者“放松”、“解压”、“宣泄”、“交际”等需求。除了易读性和可读性强之外,它能够满足人们的解压需求。现代人工作压力大,高校学生同样面临着学业、找工作、未来规划等人生难题,抖肩舞成为了情绪宣泄的一个窗口,人们在模仿中感受快乐,心情会变好,情感得到安放,压力得到缓解,这本身就是娱乐大众化的一个表现。
高校抖肩舞,是亚文化兴起而产生的表达方式,也是亚文化的一个缩影,无厘头、自由个性的网络亚文化逐渐在全球兴起, 它以通俗性与大众消费的文化品味满足了大众的精神需求。“抖肩舞”的土味欢乐中,“每天亿遍,防止抑郁”的口号,让在忙碌于大学生活大学生,得到了释放多重压力的宣泄口,使得“抖肩舞”这种亚文化得以在青年人的大海中掀起巨大的波澜。
在各大网络平台掀起了抖肩舞狂潮,极大满足了高校学生的表达与参与的需求,在B站、抖音、微博等青年聚集社交平台,高校抖肩舞视频实现了无时空距离的社交,而视频中的弹幕极大满足了用户的社会交往、情感娱乐、自我实现等需求。
南方传媒书院院长陈安庆认为:
信息社会狂飙,创新文化观念,适应本土审美,流行舞蹈通过网络等媒介提升受众认知。如今的传统艺术摆脱了过去固定的模式,舞蹈也在现实变化的影响下,不断吸收新鲜的文化血液,对自己的姿态做着调整。青春摆渡与镜像戏拟,这一舞蹈吸引了青年人,在传统的被动的媒介文化转向更注重创造与分享的参与式文化的背景下,通过营造轻松的参与体验和搭建心理群体认同形式的潮流舞蹈,满足了青年在新媒介环境下的网络文化需要。从拓展青年亚文化内涵和舒缓情绪压力方面,具有一定现实意义,映射出当代审美的嬗变与新动向,背后是中国青年一代的文艺时尚新轨迹。
土味狂欢
巴赫金说,“狂欢不是供人们驻足观赏的,它甚至也不是供人们来表演的,它的参与者们置身其中,每人都过着一种狂欢式的生活”。
而土味狂欢是土味文化的一种极致表达。土味文化是伴随网络直播视频流行起来的一种网络文化,其形式和内容包括土味视频、社会摇、喊麦等,它来自于民间,具有很强的乡土气息。
快手社会摇和抖音“学猫叫”
安迪·沃霍尔说,未来每个人都会成名15分钟。不得不佩服沃霍尔的预断,多少年后,土味文化能拉近多少网友的距离,这是一种身份认同。
青年聚集的网络平台,总会很轻易的掀起一股又一股热浪,这次的抖肩舞,就像前段时间翻唱《成都》《纸短情长》,舞蹈《小苹果》《最炫民族风》般火爆。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讲师董晨宇说,“小苹果、老男孩诉求的是整个社会或社会中某一个较大的群体对于某件事情的记忆,但是抖肩舞这件事情(走红的范围)其实是一个非常特殊的群体,就是学生群体。”
“抖肩舞的传播我觉得靠两个群体来支撑,第一个是一个学校做的抖肩舞,对这个学校有身份认同的人会观看和转发。第二个是对于这些大学本身有一些既有印象或者感兴趣的人会转发。也就是outsider和insider这两个群体,这可能跟之前的小苹果之类是不一样的。”
而在观看北京大学抖肩舞视频时,注意到北大新闻发言人“带头跳起抖肩舞”,这个北大抖肩舞神秘嘉宾就是北京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新闻发言人蒋朗朗,蒋朗朗在短片的最后高呼“let’s dance(让我们一起跳舞吧)”,并和同学们一起欢快地“抖起来”,他认为这种“轻松愉快的表达方式”很是生动有趣。时下,很多大学生都是“低头族”,低头看书、低头玩手机,这对颈椎、肩膀都非常不好,长久下去容易压迫神经。抖肩舞跳起来既可以舒缓肩膀、颈椎部位的压力,又可以放松身心,让学生们在紧张的学习之后有处宣泄。

中国人民大学

中国传媒大学
因此,抖肩舞不仅能够娱乐大众,娱乐生活,让高校er们在繁忙的学习生活中得到解压,获得欢乐,同时还走出宿舍,走出教室,走到宽广美丽的校园中呼吸新鲜空气,活动了筋骨,促进血液循环,利于身心健康。
2019年1月,临晋镇西关小学校长张鹏飞带师生跳鬼舞步走红网络,成为别人家的课间操系列。张鹏飞2018年偶然间发现了这种节奏感强、有律动感的舞蹈,将其引入学校课间操,让孩子们对室外运动更有兴趣。把网络文化搬到现实生活中,让两者达到同步,并不是张鹏飞的首创,如今娱乐互联网时代,越来越多新潮的想法在各个领域实践创新,为了更加符合在互联网浪潮下长大孩子们的需求。

张鹏飞带师生跳鬼舞步
2019年12月2日人民日报报道,湖南长沙长郡中学的一段街舞课间操视频在网上走红。高中生们在大课间跳着活力四射的舞步,青春气息扑面而来。街舞元素的融入让学生们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课间操不再是一种任务,而是成为释放个性的舞台。目前,通过丰富多样的手段引导学生参与运动的兴趣,已经成为不少学校的共识。
许多网友都感叹“比做体操有意思多了!
接住高校文化大餐
“看了抖肩舞就像串门一样了解其他学校的风格,堪称一桌校园文化大餐。”
名校与普通高校联袂演绎,全国高校模仿成就了模仿现象的风靡。在同构和解构中重塑抖肩舞,大学生加了自己的学校的“料”进去,带有各个学校的风采和特色。以此开始,脑洞、青春、搞笑和些许的攀比,这些元素柔和在了一起。
看了抖肩舞才知道,北大抖肩舞从未名湖畔、北大西门,跳到静园草坪、百周年纪念讲堂;原来各大高校的学霸们,也在吐槽学校的停水停电,校徽神似三个“扭动人性”的中国人民大学,人大创作者将“校徽梗”充分用到了抖肩舞视频中,终于找到了一个深得抖肩舞精髓得学校。

高校的抖肩舞提供给外界一个能够了解大学生真实生活方式和所思所想的窗口,让用户直接体验意料之外的反差感:“学霸”也会一本正经地跳土味舞蹈,光环之下也面临学业和生活中的重重挑战…

全国高校的大学生们一起尬舞,穿插学生们再熟悉不过的校园生活场景,不仅成为各个高校的一场“变相公关”,更是每个人无法抗拒的校园快乐。
清华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
娱乐文化适可而止
我们是被娱乐浪潮裹挟的一代,无法将置之度外,也无法让自己置身事外。
曾经初高中为了能够读懂语文政治里的热点试题,总会在周末打开电视不放过每一个新闻;曾经的自己宁愿看《大国崛起》《河西走廊》等历史纪录片,也不愿看《快乐大本营》等娱乐综艺,自己可以说是又红又专又不懂娱乐了。而如今,互联网平台不断崛起,加上专业原因,我会每天捧着手机刷着微博热搜,微信推文,同样也没有放过任何接触热点的机会。
娱乐更不用说了,追剧,看综艺,一样都不会少。我常常在想,自己的这种改变是否是在特定时代下的行为特征?
娱乐至死 :“人类有追逐娱乐的天性,而人类也有保持理性的良知”
娱乐至死的时代,我们更应该从无数事件中回归理性。在审美趣味日趋多样化的今天,我们热衷流行没有错,可是不能盲目地跟风, 因为我们是独立的个体, 我们有自己的主见、自己的风格, 而不应该被流行同化的。我们要根据自己的道德理念、文化修养和生活经验对流行歌曲作个性化的解读, 进行批判性的欣赏。
娱乐至死的综艺时代,或许我们都是将高以翔推向深渊的人。或许你至今都不知道他是谁,或许你至今还把高以翔、高云翔混为一谈,但只要你用手机,百度、腾讯、东方头条、网易.......今天无数个新闻弹窗中总有一个会告诉你,一个来自台湾的艺人在综艺节目录制现场猝死了。
娱乐至死的直播时代,自称“中国高空极限运动第一人”的“花椒直播”平台主播吴某,两年前在录制视频时意外高空坠亡,其家人随后起诉了该直播平台。近日,北京市第四中级人民法院对此案终审宣判,认定直播平台对于吴某的坠亡存在过错,应承担部分民事侵权责任,赔偿吴某家属3万元。
图源央视新闻
直播中出事已经成为互联网娱乐常态。
追逐流行文化并没有错,这代表了我们想要参与想要表达的欲望,但是这个度在哪?应不应该熬夜通宵追剧,被卷入娱乐漩涡却浑然不知;应不应该让审美情趣同质化,别人喜欢什么我就追逐什么?
今天的答案是娱乐应该适可而止。
曾经,娱乐只是少数人的特权;而今,娱乐是所有人的事业。在过往的时代,娱乐是人的主动行为;而在信息时代,娱乐则是人的被动行为。
我们说,抖肩舞承载了一部分高校文化,将高校展示在人们面前。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娱乐视频它是以简单、肤浅、刺激感官为最大成功, 其文化内涵显然较低。因此, 想让它承载幽深的价值理念或者传统的本土文化, 都是不现实的。
娱乐模仿现象凸显娱乐至死,作为高校学子不要热衷于肤浅而无深度的娱乐文化,轻易陶醉于群体狂欢之中。我们要回归理性,媒体和个人都要从娱乐狂欢中苏醒,追求高压审美情趣,提高自身媒介素养。
参考文献:
[1] 张晓.《江南Style》传播动因解析[J].东南传播,2013(04):86-87.
[2] 张晔. 娱乐盛典,模仿狂欢[D].福建师范大学,2014.
关键词 >> 全民狂欢
特别声明
本文为自媒体、作者等湃客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34
相关推荐
评论(3)
Tags:
my destiny
围城经典语录
今日股市行情查询
朋友的英文
形容美女的词语
爱国诗歌
妇女节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