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茅药酒再陷漩涡
2017年12月19日,广州医生谭秦东发布一篇标题为《中国神酒“鸿茅药酒”,来自天堂的毒药》的网帖,质疑鸿茅药酒夸大疗效,诱导不宜饮酒的老年人。随后,鸿茅药酒方面以谭秦东恶意抹黑,对企业造成经济损失为由报警。2018年1月10日,内蒙古凉城警方以“损害商品声誉罪”将谭秦东跨省抓捕。
案件直到3个月后才出现转机。2018年4月17日,因“案件事实不清、证据不足”,谭秦东被取保候审。而同年4月26日,鸿茅国药官微发布企业自查报告,向社会公众致歉。并对公众关心的鸿茅药酒安全性、豹骨来源、广告宣传等问题做了说明。在此事件中,鸿茅药酒的公众形象跌至谷底。
媒体报道显示,自2008年起,江苏、浙江、海南等多省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曾多次发布公示,要求停止鸿茅药酒的销售和广告发布。其中,有处罚公告表示,鸿茅药酒的宣传广告利用专家、患者为产品疗效作证明,擅自扩大药品主治功能和适应症范围,同时还含有不科学的药品功能表述、断言和保证行为,不断弱化药品属性、强化保健功能,模糊了药品与保健食品的边界,严重欺骗和误导消费者。
评奖标准不便透露?
中药协会网站上的公开信息显示,该协会目前共有385家企业会员单位,其中会员单位265家,理事单位55家,副会长单位65家。按收费条件计算,该协会协会一年有约380万元的会员费收入。但这笔收入或许只是该协会收入渠道的一个来源。
时代财经注意到,在中国中药协会官方网站及其旗下多个微信公众号,在“2019中国中药创新发展论坛”举办之前,未公开发布过任何涉及此次评选活动的评选通知、评委名单以及评选标准等信息。
有媒体针对鸿茅药酒获奖一事联系采访中国中药协会,其相关负责人回应称,“过去的鸿茅药酒通过法律、媒体(的规治)已经翻篇了,不要盯着人家的过去不放。我们鼓励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看的是它的现在和将来。”关于该奖项的“评选标准”,对方称“我们有我们的标准,不能公开。”
有业内人士向时代财经表示,这样的回应缺乏说服力,“中国中药协会作为国字头的行业协会,评选奖项理应做到公开透明、严格谨慎,不能用‘不方便透露’来搪塞外界的关切。”
时代财经12月25日致电鸿茅药业品牌部相关负责人,该人士表示,“企业并非无缘无故获奖,关于网传的涉及收费等问题,已经在准备相关资料,将在日后对此事作出回应。”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