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AI芯片可以分为云端(服务器端)和终端(移动端)芯片的两大使用场景。大多研发AI芯片的公司都侧重于其中一端,英伟达、英特尔、IBM和谷歌等互联网巨头主要侧重于云端芯片研发,而ARM、地平线和深鉴科技则主要侧重终端芯片的开发。
这些对手,比特大陆一个也不能小觑,挤进来并跻身前列都是不小的挑战。
2017年,比特大陆宣布进军AI芯片行业。后来的招股书显示,AI芯片业务将是公司的战略重点,IPO的募资也将用于高科技AI芯片及AI应用的研发及扩大生产上。不过,随着上市计划的无疾而终,募资没了着落。此后的AI业务研发几乎全靠矿机盈利输血。
另一边,诸如寒武纪、地平线等企业则在这期间完成了数轮融资,“独角兽”都已经在资金方面作足了准备,更遑论谷歌、IBM等AI巨擘。
投入巨大,而收效并不明显,比特大陆“以矿机养AI”的做法也遭到内外部的双重压力。
公开资料显示,截至目前,比特大陆以算丰为品牌,共发布了三款AI芯片,分别是BM1680、BM1682和BM1684。界面新闻援引一名知情人士说法,比特大陆的AI芯片出货量非常少,“因为芯片稳定性不够,有些卖出去还会被客户退回来。”
AI芯片业务在短期内无法为比特大陆贡献营收的现实下,詹克团依然认为比特大陆发展AI芯片业务的优势在于“以战养战”——即主营业务矿机销售带来源源不断的现金流以支持AI芯片的发展。
但更为现实的环境是,比特币主导的加密货币市场正在转冷,依赖行情的挖矿产业、矿机生意自然会受到影响。如此情景下,“以战养战”的策略,现任掌门吴忌寒恐怕无法苟同,他对比特币减产持不太乐观的态度再次展现了他的谨慎。
在牛市中经历过快速扩张的比特大陆,也在熊市中吃过人员冗余、巨轮难掉头的亏。比特大陆的两次裁员动作也向行业释放了一种信号:当冬季来临时,巨头也要躲避暴雪。
免责声明:自媒体综合提供的内容均源自自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并获许可。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新浪立场。若内容涉及投资建议,仅供参考勿作为投资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责任编辑:唐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