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新冠肺炎能母婴垂直传播?柳叶刀发布该领域首篇论文:无证据
自新冠肺炎暴发以来,多篇临床回顾性分析已经分表,样本数量从41例至近9000例。然而,目前已发表的这些研究主要聚焦于非孕妇人群,患病群体中孕妇的临床特征及外界关注的母婴垂直传播的可能性,尚不清楚。
当地时间2月12日,顶级医学期刊《柳叶刀》(The Lancet)在表发表了一篇论文《9例妊娠期COVID-19感染的临床特征及宫内垂直传播潜力:病例回顾》。研究指出,对孕晚期孕妇来说,尚无证据提示新冠病毒可以经宫内垂直传播对新生儿和胎儿产生不良影响。
上述研究的通讯作者为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的张元珍教授、武汉大学基础医学院医学病毒研究所侯炜教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杨慧霞教授。这是首篇针对新冠病毒感染孕妇的正式研究论文,主要目的是讨论母婴传播的潜力。
研究团队认为,目前有三个问题迫切需要重视起来:第一,和其他患者相比,新冠病毒感染的孕妇是否会表现出不同的症状;第二,新冠病毒感染的孕妇死亡率会不会增加,是否会引发早产;第三,新冠病毒是否会宫内垂直传播,从而危及胎儿和新生儿。
9例临床症状和其他患者类似,新生儿经剖腹产均活产
研究样本来自武汉大学中南医院。1月20日至1月31日,按照国家卫健委于1月28日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四版)》,研究中的9名孕妇被确诊为新冠肺炎。研究团队回顾了9位孕妇的临床记录、实验室结果和胸部CT。
羊水、脐血、新生儿咽拭子、母乳的检测有助于评估母婴垂直传播。确诊孕妇的羊水在分娩时通过注射器直接抽吸获得;孕妇分娩后,脐带血和新生儿咽拭子在手术室内采集。论文提到,这样保证了样本没有被污染,最好地代表了胎儿的宫内情况。此外,来自新冠肺炎患者的母乳样本在第一次泌乳后也被采集检测。
9名孕妇患者中,6位患者(患者2号、4-6号、8号、9号)的上述样本采集成功。3位患者样本采集不成功,其中1号患者剖宫产后确诊,未能采集标本;3号和7号患者在夜间进行了剖腹产,当时无法立即采集样本。
9名孕妇均处于孕晚期,最后均接受了剖腹产手术。一般来说,剖宫产的适应证包括严重的子痫前期、剖宫产史和胎儿窘迫。在本项研究中剖宫产的另一个原因是不确定产妇自然分娩的风险。
所有患者均有新冠肺炎流行病学暴露史。患者年龄范围为26-40岁,入院时孕周范围为36周至39周+4天。所有患者怀孕前都没有潜在的疾病,如糖尿病、慢性高血压或心血管疾病。
不过,一名患者在妊娠27周后出现妊娠高血压,而另一名患者在妊娠31周时出现先兆子痫,这两例病人在怀孕期间的情况都很稳定。此外,一名患者入院时被发现感染流感病毒。
临床特征
实验检测
CT及分娩详情
实验室检测数据显示,9例新冠肺炎孕妇中有5例淋巴细胞减少,6例C反应蛋白浓度升高。3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浓度升高,其中1例ALT达到2093U/L、AST达到1263U/L。另外,有7例患者的白细胞计数正常,没有一例患者的白细胞计数低于正常范围。
所有9名患者都进行了胸部CT。8例患者表现为典型的肺内多发斑片状毛玻璃阴影。
论文数据显示,这些孕妇的临床特征和新冠病毒其他患者群体并无太大差异。9例患者中有7例出现无寒颤发热,但均无高热,患者体温波动范围为36.5℃-38.8℃。其余2例在剖宫产前体温正常的患者均有产后发热,范围37.8℃-39.3℃。
除发热症状外,患者也出现上呼吸道感染症状:4名患者咳嗽,3名患者肌痛,2名患者喉咙痛,2名患者有不适症状。另外,1名患者出现明显的胃肠道症状,另一位患者有呼吸短促和先兆子痫。
截至2020年2月4日,9名患者均未出现需要机械通气的重症肺炎,也无人死亡。
新冠病毒感染后出现的妊娠并发症包括胎儿窘迫,9例中有2例;以及胎膜早破,9例中有2例。
所有患者均给予氧支持(鼻插管)和经验性抗生素治疗。6例患者接受了抗病毒治疗。
上述9名孕妇最终实现了活产。研究显示,未观察到胎儿死亡、新生儿死亡或新生儿窒息。4例患者出现早产,但均超过36周。4例妊娠36周+2天的早产儿中有2例出生体重低于2500克。4号新生儿出生体重为1880克,其母亲妊娠合并先兆子痫。7号新生儿的出生体重为2460克。
值得注意的是,研究者提到,4例早产的原因与新冠肺炎无关。1例有严重的先兆子痫,1例有2次死产史,1例有2次剖宫产史和不规则宫缩,还有1例胎膜早破约12小时,怀疑宫内其他感染。
此外,上述母亲妊娠合并先兆子痫的病例中,研究者认为,这名患者母亲从新冠肺炎发病到入院仅3天,因此推断胎儿宫内生长受限更有可能是由于先兆子痫。
所有9例活产的1分钟Apgar评分为8-9,5分钟Apgar评分为9-10。1号新生儿出生当天心肌酶轻度升高,但无临床症状。
而采集到的6名患者的羊水、脐血、新生儿咽拭子、母乳样本最终显示,均未检测到新冠病毒。研究结果表明,在妊娠后期,没有因为新冠病毒感染而导致宫内胎儿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