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人情大于债,头顶锅子卖。近年来,红白喜事操办规格日益攀升,像两座沉重的山,压弯了群众的脊梁背……”21日,记者见到石庄镇邹蔡村党总支书记邹平的时候,他正在简陋的广播间进行宣传,俏皮直白的语言让移风易俗平添了几分亲近感。
为破除婚丧嫁娶中不良风气,倡导文明、健康、科学的婚丧新风,邹蔡村红白喜事理事会于2018年年底前实现了全覆盖,由村干部、党员和“五老”担任成员,主要是针对农村大操大办等陋习,理事会通过发动倡导村民自治,在村民同意的前提下,给大操大办限“标准”,为遏制浪费立“章程”。
“我们专门建设了‘易俗堂’,为村民免费提供红白事办理场所,易俗堂内桌椅、餐具均无偿提供村民使用。现在村里不管谁家有红白事都到这里来办,一次性不能超过十桌人。全程由我们红白理事会的成员跟踪,同时12名志愿者全过程一条龙服务。”邹平领记者参观了村里2019年启用的“易俗堂”,这段时间以来,就靠着这一间房,他们成功为村里的红白喜事“瘦了身”。
“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由村干部、党员带头,率先有事“堂里办”,几回下来,大家开始纷纷“效仿”。“这个就是2019年到2020年易俗堂办事的台账资料,包括来宾多少桌,菜品是多少元,礼金多少等都会全程记录。截至目前,一共办成45场左右。”成立易俗堂以后,团支部书记员石映就多了一个红白理事会台账管理的工作,她说这些记录本是村里移风易俗工作的见证。
除了对酒席规格有严格要求外,村里还严格设立了庄邻礼金不超过200元,亲属礼金不超过300元的“规矩”。本以为规定过于严苛会造成群众反感,没想到村民们反而纷纷点赞支持。
“之前我们办红白事都要讲排场、相互攀比,生怕自己办得不风光,现在村里有了红白理事会,大家都统一了一个标准,铺张浪费减少了,奢靡之风也没有了,我们不仅能节约钱还能省不少事……”谈起村里红白理事会禁止大操大办、反对铺张浪费的事,村民张光赞不绝口。
如今在邹蔡村,过去“一丧三年紧,一婚半生穷”已经彻底被改变,小年轻们崇尚旅游结婚的慢慢多了起来,老人过世也看不见假和尚们锣鼓喧天扰民的景象了,厚养薄葬渐渐成为共识,简办、不办悄然间成为村里的新风尚。□融媒体记者朱波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