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是提升私募品牌知名度的法宝
有观点认为,得益于注意力经济时代和移动技术的成熟发展,直播行业的出现给碎片化的互联网应用赋予了即时性、参与性、互动性、去中心化的特点,进一步增强了用户实际体验,满足了用户需求。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数据,2016~2019年,直播市场用户规模和渗透率稳步提升,在2019年6月份分别达到了4.33亿人和50.7%。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统计,中国直播市场规模自2015年起持续保持高速增长,至2018年增速达到32.76%,市场规模在2018年达到了376.5亿元,预计未来三年仍将保持高速增长。
有业内人士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即使在直播市场中关注财经内容的用户只占10%,数量也有4000多万人。更何况随着5G技术的普及,直播市场仍在高速扩张,因此对私募机构而言,这个市场的空间比较具有诱惑力。
“相比于传统娱乐性直播,基金直播也有着独特的功能需求”,上海某大型私募投资总监认为,私募直播一方面能够与投资者加强互动,拉近公司与投资者距离,提升公司知名度;另一方面,专业性的解说、分享投资者经验,也能够加强投资者对行业的理解,起到投教作用。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华东某私募投资部负责人在业内被称为“私募网红一姐”,早在2016年就已享受到高流量红利。当时,她作为某私募投资总监现身某直播平台,瞬间变身“网红女主播”,引来诸多粉丝围观,掀起了一波又一波互动高潮,甚至还有多位金融大咖放弃自己的直播,主动“排队站岗”给这位私募女总监送礼品。据该平台公布数据,直播当天该私募女总监赢取的奖励超过10万元。
图片来源:淳石资本执行董事兼证券投资部负责人杨如意直播视频截图
有业内人士指出,实际上近期私募热衷直播也是有原因的,网络直播工具甚至成为了当前不少中小私募对外发声的渠道。据统计,截至2019年末,百亿级私募的市场总规模占比越来越高,而10亿元以下私募的规模占比从2019年初的32.07%下降到年底的22.06%,降幅显著。实际上,自2018年2月开始,证券类私募的规模就开始不断缩水,小私募开始不断被市场淘汰出局。在格上研究中心看来,2019年私募行业头部效应明显加大,中小私募在优胜劣汰机制下被逐渐挤出市场。证券私募的管理规模增量仍然是大私募带动,小私募在当前环境下募资有困难、过高的运营成本是其退出的主要原因。
直播内容三大类:宏观、投教、股评
从这些私募直播的内容来看,主要分为三类:宏观大势、投教和股评。
在杨玲的直播间中,《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直播更多偏向宏观内容,比如近期直播的《巴菲特2020年一封信,给我们带来哪些启示?》《疫情如何影响物价?普通人该担心通胀吗?》等等。
那么这些宏观经济领域的话题,粉丝参与的效果又是怎样的呢?
“平均每场直播在8~20万的观看量,目前直播间的粉丝有3.7万”,上述私募投资总监告诉记者。他同时表示,从后台数据来看,90%的粉丝年龄阶段在30~50岁,90%以上为男性;从直播交流的情况来看,部分粉丝的提问比较专业,常有人问到“外资入场对本土金融行业的影响”等针对性较强的问题。
图片来源:摄图网
相比于上述投教类直播内容,记者注意到有些直播中涉及到对市场或者某些资讯的解读,而这类栏目的直播方以深圳某80某知名私募为代表。
“我直播的内容是分析美股大盘,然后是港股大盘,接着是A股大盘的日K线、周K线以及月K线趋势,并且对新出现的财经新闻和上市公司公告进行点评,同时还传授自己的炒股方法,只关注怎样做股票投资”,某80后的知名私募基金经理告诉记者,他直播时和粉丝之间的互动是通过讨论大盘趋势和板块,加入提问和回答环节,同时还会在户外穿插风景旅游和游戏互动等直播。
该私募基金经理表示,目前他的粉丝已经过百万,粉丝主要是散户,但也有一些机构同行。除了如新浪微博等传统平台外,他目前也准备进军抖音直播,因为抖音确实吸引大众,平台也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