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母婴第一股”“蒙眼狂奔”后 市值蒸发百亿 来源:等均退出了股东名单。
一个巴掌拍不响,高管接二连三的离职,说明高层之间在相关决策上有分歧。
比如去年底,环球老虎财经就曾提到:宝宝树与复星系之间的分歧,创始人王怀南更钟情于电商和阿里渠道变现,复星国际则时常建言宝宝树利用知识付费手段和“复星系”其他场景变现。
随后,宝宝树将电商后端管理等职能转交给了阿里巴巴,目的是降低宝宝树的运营成本,为企业降本增效。
但其效果并不明显,早在在2019年上半年报中就显示,宝宝树的电商业务就萎缩加剧,同比减少78.5%。
三、电商竞争白热化
2018年6月,在宝宝树上市前,阿里成功入局。
得到阿里的资本加持后,宝宝树估值一度暴涨到140亿元,成为母婴行业的独角兽公司。
2018年,宝宝树营收7.6亿元,毛利5.99亿元,同比增长30%;经调整利润净额2.01亿元,同比增长29.7%。这是宝宝树上市后的首份财报,也是11年来首次扭亏为盈,主要原因是广告业务收入大幅增加。
在拥抱阿里时,宝宝树也做了一个重大决定:将电商业务交给阿里打理,专心做社区和知识付费。
而这也为2019年的财报数字,埋下了伏笔。
2019年上半年,宝宝树电商业务断崖式下滑,由2018年同期的9057万元锐减78.5%至1950万元,仅仅该项收入减少的金额就占去了净亏损金额的72%。
事实上,做电商首先要掌握的是供应链。
据宝宝树前员工透露,宝宝树入局电商,一方面是没有电商的经验,另一方面缺乏供应链。这就导致相关业务人员的采购与议价能力不行,乱买一通,最后又卖不出去,造成资源的浪费。
这时,宝宝树的广告业务也陷入天花板,月活用户增长乏力。
从财报收入结构上看,电商占比越来越低,而广告收入占比越来越高,当前宝宝树广告收入占比接近8成,宝宝树依赖广告业务支撑着公司的核心营收。
但当前整个广告行业面临萎缩,且受到新兴业态广告的冲击,这对于严重依赖广告变现的宝宝树不是一个好兆头。
王怀南说,“在孕期和新生儿阶段,学习育儿知识是年轻父母最刚性、最高频的需求,之后是交流和记录,最后则是购物和电商”。
显然,王怀南想领先一步夯实社区基础,为接下来付费知识等变现方式铺路,他也曾多次强调宝宝树的定位或许不止于狭义的母婴赛道。
面对困局,宝宝树也在积极寻求改变。比如积极布局线下早教、搭建社群、力知识付费等,但效果并不好。
如果做社区,想要留住用户,那么高质量的内容是前提,而很多用户却曝出重复帖子出现、低质量内容充斥等内容。
而随着母婴电商平台的竞争不断升级,产品同质化、质量安全、售后服务等问题日益凸显,相比于垂直母婴电商平台,更多消费者显然更倾向于运营模式成熟的大型综合电商平台。
宝宝树在接连爆出问题后,它在年后更新了APP,增加了“未来森林早教计划”。
它在积极求变。
公司资质方面,根据天眼数据显示,新增了“教育”业务,并且在微信搭建了“轻芽好客”的在线课程,为0-12岁孩子家长提供儿童教育的付费内容。
根据艾媒咨询发布的报告称,未来优质的早教公司胜出取决于教育内容、产品的创新、产品的迭代速度,宝宝树作为在国内的母婴老兵,国妈为国际母婴头兵,未来必然在母婴市场取得更新的成绩。
谈及现在的股市,王怀南坦诚并不后悔上市,并且对股价既关心也不关心,并且长期看好宝宝树未来的发展。
现在就看宝宝树团队能否稳住军心,搭建一个高效协同的团队了。尤其是在此疫情之下,抱团取暖才会有更好的发展。而抱团取暖,对现在的运营团队来说,似乎也有着更深层次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