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薇娅、李佳琦火了之后,罗永浩、罗振宇等网红也投身于直播带货之中。最近,又开始流行“上企业家”,携程梁建章、格力董明珠亲自走进直播时,为了卖货不遗余力。
行业内也一直在讨论,体育直播带货领域的“薇娅”、“李佳琦”何时才能涌现出来。
我不否认,体育直播领域有可能涌现出“薇娅”、“李佳琦”式的人物。体育消费前景广阔,运动装备、器械都有不俗的销量,安踏、李宁、匹克等国产体育服饰品牌飘红的业绩就是例证。
但是,这样的带货达人极难从体育明星中涌现出来。这里面其实存在一个误区:体育明星的粉丝等同于消费人群。尽管张继科拥有数以千万计的粉丝,且这些粉丝舍得花钱给张继科送礼物,但他们并不是运动消费人群。在他的粉丝群体中,乒乓球运动爱好者所占比例微乎其微。
假如张继科为大众品牌带货,更符合粉丝的消费习惯,可能会有不错的销量。但这并不能成为常态,长此以往就会变成割韭菜。另外,明星带货很大的一个短板就是对产品的不熟悉,李小璐的直播就凸显了这样的问题。明星直播带货,尝鲜可以,却无法做到常态化。
顶流带货尚且问题一箩筐,普通体育明星基本与带货无缘。我看过一场刘建宏的直播,同时有几千人在线,互动粘性非常高,但粉丝打赏的音浪却并不太多,与普通网红无法相提并论。这表明:体育明星的粉丝消费能力偏弱,他们更热衷于“白嫖”。让这个群体去买货,难度堪比登天。
此外,体育明星所熟悉的领域与线下场景紧密相连,比如运动装备、体育培训可能、健身器械等。此类产品并不适合在线上销售,往往需要线下的体验。就算运动服饰、跑步机、筋膜枪之类的设施不需要线下体验,体育明星在推销这些商品时也未必专业。
体育直播领域的带货达人应该来自头部流量主播。他们本身流量惊人,以带货为生,业务过硬,当他们聚焦体育领域,有可能成为这个细分领域的领航者。罗永浩卖筋膜枪、跑步机就取得了不错的业绩。
体育明星直播不适合带货,但也并不是一无是处。只要在内容方面下足功夫,结合体育明星的特长,在疫情这一非常时期,仍有可能取得惊人的效果。比如,4月18日,“中国直播”联合张继科、侯英超打造的线上对抗赛,仅平台一个转播房间收看用户就达到了30万。当明星回归老本行,增加一些娱乐元素,在线上平台或有一番作为。西热力江与李景亮在抖音上的约战同样引爆了流量,话题性十足。
随着时代的更迭,体育明星直播卷土重来,但如果延续过往的直播模式,很难掀起太大的声浪,体育明星带货更像是一个伪命题。但是,如果体育明星在短视频、直播等内容上下足功夫,可能会别有洞天,像喵喵互娱这种聚焦明星网红生态的内容营销机构就显得尤为重要,而体育明星走原生态模式这条路很难走得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