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本土护肤品市占率逆势上涨 品牌端掌握话语权 来源:投资快报
护肤品、化妆品向来是女性的必须消费品,近年来,随着本土护肤品的崛起,国内市场国产化日益成为行业竞争新趋势。从市场占有率指标来看,海外巨头巴黎欧莱雅和Olay两大外资巨头的市占率最近几年略有下滑,而本土护肤品牌虽有分化,但整体的市占率则是稳中有张。从护肤品生产、销售产业链环节来看,品牌端和代理端构成行业中游,其中品牌端毛利率高达60%-70%,是附加值最高的环节,掌握着核心的定价权。
国内化妆品市场增长概况
护肤品作为日用消费品,已经被绝大部分女性消费者接受,也催生了庞大的消费市场。国内护肤品消费继续保持快速增长,使得护肤品行业规模从2012年的1269亿元快速增长到2017年的1867亿元。
回顾国内护肤品以及化妆品市场的发展,曾经是外资品牌占据大部分利润的竞争格局,尤其是高端化妆品、护肤品领域,本土国产品牌话语权较弱。
然而,经过多年的培育,以及消费观念的迭代,本土国货护肤品逐渐走向市场,并涌现出一批积极向中高端市场渗透的品牌。随着国内消费者消费理念逐步成熟,以及近年来电商渠道的快速发展,注重品牌策划、技术研发及市场营销的国内护肤品企业通过加大投入,依靠本土优势,逐步抢占了跨国企业的市场份额。
按照护肤部位来分,护肤品包括身体护理、面部护理、手部护理及护理套装。2013-2018年面部护理产品销售规模占护肤品整体规模的比重在87%-90%左右,处绝对主导地位。
品牌竞争格局方面,巴黎欧莱雅和Olay两大外资巨头的市占率在2018年止住下滑的趋势,其中Olay复苏明显,市占率较2017年提升了0.3个百分点。
而反观本土品牌,同样是2018年的统计数据,本土护肤品品牌表现较为分化,百雀羚以4.5%的市占率居于第一位,市占率保持稳定,自然堂表现优异,市占率较2017年提升了0.3个百分点,一叶子和(600315)和珀莱雅(603605)毛利率分别下降1.26pp和0.4pp。化妆品公司毛利率的变化一方面受品牌、品类结构影响(如成熟品牌毛利率较高,护肤品高于洗护用品),一方面受渠道结构影响(如自营毛利率较高),同时体现出公司上游议价能力和终端销售竞争能力。
在费用构成中,广告投放、宣传费仍是化妆品公司费用率的主要构成部分,还是以2018年上半年的财务数据来作对比,上海家化、珀莱雅广宣费用率分别为33.4%(+2.6pp)、20.7% +0.79pp),各公司广宣费用投入增加,显示行业竞争加剧,品牌建设重要性凸显。
(文章来源:投资快报)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