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的乡村整治是“田、水、路、林、村”按条线分开立项,独立规划建设,联动性差,效率较低。2018年,上海国盛集团以扶贫帮困“结对”为契机,在当地政府支持下介入上海市首批乡村振兴示范村——奉贤区青村镇吴房村的改建提升中,首创整体规划、打包立项方式。
数字科技赋能的资产管理创新
上海国盛集团推动农民相对集中居住,通过村庄归并平移、集约改造、村民进城进镇的方式进行改造,形成“政府+企业+农民”多元投入模式,将闲置的空间资产变为可承载产业的基地空间。通过结余建设用地开发,后续宅基地统一盘活利用等方式,激发市场主体和村民参与集中居住的积极性。通过产业运营将产业空间变为可享受的收益资产,并通过土地入股、村民入股等方式构建集体经济造血和村民增收机制。
乡村振兴所需资金通常主要来源于政府投入,社会资本参与少,财政资金压力大,带动效应弱。上海国盛集团坚持以长三角乡村振兴投资基金为驱动引擎,吸引社会资本与金融机构参与,实现全过程、全渠道的金融服务链联动。
三条路径实现塑形铸魂
上海国盛集团在参与乡村振兴的过程中,注重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提高农业附加值,提升价值链。吴房村黄桃增加了产量、提升了品质、拓宽了销路,真正实现了“让农业更强”。
产业集聚——根据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核心要求,聚焦、投资和导入上海“十四五”重点规划的“五型经济”产业;
2020年底,上海国盛集团贯彻落实关于“打好脱贫攻坚战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优先任务”的具体要求,深入对口帮扶的云南省大理州南涧县推进乡村振兴试点,为全国推进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探路,打造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实践样本。
基金由上海国盛集团出资引导,撬动集体资本和社会资本共同设立。基金下设产业运营板块——实体运营平台思尔腾科技公司;产业空间板块——农区开发平台盛溪发展公司、园区和镇区开发平台盛贤智创公司;产业投资板块——直投区域内能够引导乡村发展的代表性项目。三个板块紧密相连、集成运作,其中产业运营板块创新采用一体化模式,成为基金投资运营一体化运作的枢纽。
南涧县“前店后厂”样板
围绕新发展格局,上海明确要形成城乡融合发展格局。聚焦乡村振兴战略,上海提出,促进资金、人才、技术等要素双向流动,在乡村嵌入更多产业、文化、生态功能,形成功能互补、发展互促的融合发展新格局,推动全市乡村面貌来一次整体大提升。
围绕上海“十四五”规划提出的完善经济发展格局,上海国盛集团将“五型经济”产业导入作为带动乡村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和引擎,着力于打造 “三产融合”和“三区联动”的产业社区。在实践中,跳脱出“乡村”的地域限制,联动周边产业园区转型升级,以产业运营为纽带串联整片区的农区、园区及镇区。城镇和工业园区吸纳乡村延伸的产业链,乡村为城镇和工业园区的发展提供配套,实现乡镇全域产城乡一体化整体开发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