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圈的吹捧,很多时候是把明星架在火上烤,之前《梦华录》的诸多 battle 里,虽然刘亦菲的演技也有不小争议,但大家的批判多半冲着剧情和价值观,直到一位粉丝 up 主横空出世,几乎相当于对所有人大喊 " 向我家(刘亦菲)开炮 ",一粉顶万黑。
至于著名的 227,说累了,不想再提。
这次的编制风波," 体制内男友 " 和 " 小镇做题家 " 的传播,粉丝 " 功不可没 "。
在很多负面初曝出时,嘴硬叫板要别人拿出证据的粉丝,大概是扳倒自家明星的绝佳助攻。
还有一些被黑盯上、被黑扒皮、被黑坚持不懈全网挖证据、铺证据的明星,可能异常委屈:黑子要搞我,我好冤枉啊?!
可是,没有粉圈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以" 散播仇恨 " 提升凝聚力,又哪来那么多的黑呢?
种其因者,须食其果。
从明星的角度,要规避粉圈极端情绪为根由的危机,只能提醒自己,玩火终自焚。
在割韭菜时,在催数据时,在拿她们当枪使时,多想想粉丝也是人,下手也许就不会那么狠。
我并没有说,舆论环境变严苛,是好事。
然而它已是不争的事实,而且在肉眼可见的将来,大约只会越来越严苛。
我也不否认,大众对明星的舆论审判如此激烈,某种程度上是因为只有骂明星是相对安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