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2014北京车展落下帷幕,这场汽车行业内的盛会引起了众多关注,无论从规模还是参展人数上都创造了新的纪录。自主品牌在车展中也有不错的表现。但在繁华背后,目前自主品牌的发展局面却面临着更大压力。据中汽协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3月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20.2万和216.9万辆,同比分别增长5.6%和6.6%,均创新高。但在整体数据看好的情况下,自主品牌的市场份额却连续7个月出现下降。在巨大的竞争压力下,自主品牌车企也已经在转变发展战略,“瘦身”聚焦发展。
直面竞争压力
今年第一季度,自主品牌乘用车销售188.5万辆,同比下降1.5%;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38.7%,占有率则比上年同期下降4.5个百分点。
一位业内分析人士表示,在巨大的竞争压力之下,自主品牌已经没有太多退路,只能迎头向前,直面竞争。在今年北京车展上,自主品牌也确实采取了不少新动作,有着不少亮点。数据显示,在今年北京车展118辆全球首发车之中,其中有70多款是由自主品牌发布的。
如北汽发布了绅宝D50车型,售价仅为7.48万至11.98万元。而哈弗小型SUV哈弗H2的售价为10.58万元。东风也将“东风一号”概念车、东风风神L60量产概念车、进军SUV市场的首款新车东风风神AX7、以及东风风行首款三厢家轿景逸S50在北京车展进行了亮相。除了在整车方面,在零部件方面自主品牌也有了不少新成果,如上汽研发的全新动力(310328,基金吧)总成也都具有着不错的水准。
此外,在营销等领域自主品牌也在做出积极举措,并收到了不错的效果。
战略上聚焦发展
在企业发展战略方面,目前很多自主品牌已经意识到“聚焦”的重要性。多年来,有不少自主品牌企业都采取了多品牌的发展战略。但由于品牌底蕴和技术实力的不足,多品牌战略并没有使自主品牌得到更好发展。“摊子铺的大,必然会分散实力,对于实力及品牌本就处于弱势的自主品牌而言,之前的多品牌战略更不利于自主品牌的发展。”分析人士表示。
随着竞争压力的增大,不少自主品牌都回归了一个品牌的发展模式,集中精力冲击市场。继去年奇瑞回归一个品牌之后,在今年北京车展期间吉利汽车也回归了一个品牌发展。
而在高端产品方面,对于自主品牌而言目前推出高端产品时机并不成熟,虽然自主品牌在产品力方面已经有不小进步,但品牌影响力仍然较弱,而在包括服务和保障等方面也并不十分完善,不少自主品牌企业已经认识到了这一点,目前也从战略上集中优势力量发展中低端产品。
守住中低端市场
在前几年中国汽车市场高速发展时,由于市场空间巨大,合资品牌和自主品牌在各自的市场区间“相安无事”。从市场结构来看,以往中低端市场一直是自主品牌的主要阵地,而现在这一领域正逐渐被合资品牌所介入。随着竞争的日益激烈,合资品牌产品价格不断下探,自主品牌面临着越来越大的竞争压力。分析人士指出,目前自主品牌面临很艰难的局面,要想在竞争中留有一席之地,最重要的是要守住中低端市场这一领域。
由于自主品牌产品大多处于中低端价位,二、三线市场是其主要的销售区域。自主品牌要守住中低端市场领域,对二、三线市场一定要进行深耕发展。在推出新产品的同时,也要扩大在二、三、四线市场的销售渠道和影响力。
分析人士指出,实际上,由于价格较为便宜并已经有了一定的口碑,自主品牌产品在二三线市场有一定的固定消费群体,如何维护好这部分消费群体,并为其提供升级换代的产品,是一项重要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