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新闻网-广西日报记者 黄兴忠 通讯员 白凤利
在防城港市城区中小学,像这种学生50人左右的班占90%以上。图为城区一小学小班额上课现场。记者 黄兴忠/摄
大班额,让老师、学生和家长头痛又困惑的现象,在防城港市中小学逐渐消弭,70多人一班的大班额现象开始下降,由“臃肿”走向“瘦身”。据防城港市教育局最新数据显示,近几年新建、改建和扩建学校40多所,完善和改善教室2000多间,很多乡镇中小学校由以前的70人一班降到50人,大班额占比逐渐缩小,一些乡镇中心校,大班额下降到5%,全市大班额由2012年的平均50%下降到现在10%。
一
“上课‘清爽’,学生演示机会多。能充分发挥个性化辅导。”6月27日,防城港市防城区一小校长雷美莲兴奋地说。“面对一个仅40多个学生的班级,仿佛又回到十几年前的课堂。”
曾经让防城一小师生深感到头痛的大班额,如今让老师学生轻松不少,因为,大班额已经下降到仅10%了。
雷美莲告诉记者,2012年前,防城区大班额问题比较突出,有大概60%的中小学存在大班额,在防城一小最多一个班达到80人,而按照国家规定,中小学校46-55人属“大班额”,56-65人属“超大班额”,66人以上为“特大班额”。防城一小的大班额几年前居高不下,而去冬今春以来,特大班额明显下降。
与防城区一小一样大班额明显下降的还有防城港市实验小学、港口区一小、防城镇一小等40多所中小学,这些学校的大班额均在这几年内迅速下降。
说起大班额,教育局张述权感慨颇多。他说:“以前下到城区小学参加公开课,尽管课堂上学生演示机会多,但也只能让前几排学生独享。80多人的班级里,很多学生一个学期轮不上一次演示机会。有时一个学生从后排到黑板前要差不多两分钟的时间。”
大班额,不仅让学生苦不堪言,还增加了老师的负担,很难兼顾每个学生,对学生个性化辅导成了一种奢望。
上思县一位小学语文老师告诉记者,面对大班额,每天除了备课、上课外,批改80本作业要花3个多小时。有时,实在批改不过来了,就让家长批改,家长对此也有怨言。一位担任班主任的青年教师坦言:“实在太累了!一个班70多个孩子,大事小事都来找你,每次课间休息都成了‘法官断案’时间,疲于应付。”
2012年前,不管是城区还是乡镇,这种超过45人以上的班均在50%左右。
减少大班额迫在眉睫。
二
为尽快解决大班额问题,防城港市从“寻病根”入手,2012年初,由防城港市教育局牵头,组织相关学校老师组成专门调研组,分赴各乡镇调查,很快,“大班额”产生原因浮出水面。
城镇化进程加快是导致大班额的主因。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民进城务工经商人员增加,随父母外出的学龄儿童急剧增多。而根据相关政策要求,公办学校必须无条件接收辖区内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入学,导致城区学校大班额现象激增,特别是一些学校周围新建楼盘启用后,生源急剧增多。像防城一小周围的卓尚楼盘,入住当年,学校人数增加20%。据市教育局统计,2011年秋季学期城区在校生中,非服务范围学生占城区学校学生总数的64%。港口区非服务范围学生人数占比最高,达77.3%。
学校建设步伐滞后城区发展步伐,“十一五”期间,防城港市城区新增面积14.11平方公里,增长49.1%。而城区义务教育学校在实施布局结构调整中,只减少了生源不足的非完全学校,并未根据人口分布的变化新建或改扩建原有的学校。由于城区的中小学校基本上都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按当时生源状况和人口布局规划,受条件限制,这些学校扩建的难度较大,大班额现象随之产生。
部分学校规划不合理也导致出现大班额。个别学校建设没有根据人口布局需要规划,造成一定的资源浪费,而部分学校的建设在城区规划中还没有纳入,发现不得不建的时候,只好在原有规划中划出狭小空间范围勉强建设,但面对大量增长的生源,这种临时扩建显得捉襟见肘。
而义务教育资源不均衡则加速了大班额的形成。按规定义务教育本应遵循就近入学、划片招生的原则,但由于资源的不均衡,家长在送子女上学时,会从校园环境、师资水平、办学质量和社会口碑等多方面择校,一些好学校成了家长首选,而部分学校却鲜有问津,甚至在一些边远山区的小学存在同一个教室挤着不同年级学生同时上课现象。
下一页
第 [1] [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