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龙凤 邹洁 文/摄
今年八月初六,刘怡胜的两个儿子将在保安镇沼山村刘通湾的新家中同天完婚。这场看似常见的婚礼,背后却隐藏着一段
20多年前哥嫂相继离世 留下两个幼小的孩子
1992
当年。
哥嫂去世后,留下了两个年幼的孩子,一个年迈的父母、大娘、三叔和自己的开始有点不知所措。
“嫂子去世前有村民来看她,问她孩子怎么办,嫂子只说了一句‘我很放心’,也没有跟我们说要帮她养孩子。”柯惠萍说,他们整个大家庭之前一直住在一起,相互间很和睦,嫂子放心把孩子交给自己,自己也感到很欣慰。
2
过日子拆东墙补西墙 为拿双倍工资不回家过年
但很快,刘怡胜夫妻俩发现,仅靠刘怡胜一人的工资,根本无法养活全家老小。眼看着孩子们到了上学的年纪,因为筹不到学费,柯慧萍在桥头急得哭过,“走到亲戚朋友家门口了,常常不好意思敲门又回来了”。困境摆在面前,经过长时间的商量,夫妻俩决定共同外出打工赚钱。
因为没有手艺,夫妻俩只能选择打桩、挖矿这样的体力活儿干。挖地下桩是非常辛苦的工作,刘怡胜和妻子一人负责挖土、一人负责提土,土石松动的情况时有发生,所以被砸对于刘怡胜来说是家常便饭,“红肿都不算什么,伤得狠时人要躺上好几天。遇上打雷下大雨的天气,就得穿上雨衣去抢工,不然雨水把桩冲垮,之前的辛苦就白费了。”
刘怡胜的母亲陈海玉今年
拆东墙补西墙的日子持续了很久,夫妻俩过年都舍不得回家,“因为有双倍工资拿”。可尽管如此,被老板拖欠工资的事情还是会发生,两人只能默默地承受着一切,跟着工头们全国各地四处奔波,每天只睡四五个小时,病了也只是捱着拖着,几乎不吃荤菜,一点点努力地攒钱。在夫妻二人不辞昼夜的艰辛下,希望的曙光正在一步步临近。
靠双手在家乡建起三栋楼房 孩子们长大成人懂得感恩
2004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刘家的
沼山村党委书记张继军对刘怡胜一家的状况十分关心,表示像他家这样建三栋楼房的,在刘通湾属中上等水平。“夫妻俩靠自己的双手,养11个人的家,实在太不容易了!”他号召村民向他们学习这种家族传承、团结一心的精神,“中国人的家庭观念越来越淡薄,把侄儿当亲生的一样照顾,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这点的”。
“明天我们俩就要去桂林打工了”,谈到未来柯慧萍显得信心满满,“现在赚钱是为了一家人过上更好的生活,不再是过去那样压力重重、四处还钱,我们觉得很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