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好奇心日报》,更多好文章请在各大应用商店搜索 “好奇心日报”。
有机,跟曾经风行的“纳米”概念一样,早就成为消费升级带来的一个通货膨胀名词。最初,它发生在食品领域,在相对成熟的有机消费市场,如今也向各种日化类用品扩展——包括有机棉、有机护肤品和洗发水正大行其道。当超市的护肤品、洗发水、干洗剂、纺织品都纷纷打上“有机”旗号时,真正通过有机认证的食品公司不乐意了。
食品领域的认证标准已日趋完善。虽然受限于政治和贸易的原因,不同国别之间仍然有较大差异,但在当地市场,仍然可以找到相对清晰的标识。在美国,食品类商品只有向美国农业部(USDA)提供一系列证明,表示自家产品至少有 95% 的食品符合严格的有机标准,才能用上“有机”这个字眼。
而对于非食品类商品,在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发布的文件中并没有对“有机”和“自然”做出相关的规定。
这意味着,只要那些化妆品、洗发水甚至床垫公司能够(用他们自己的方式)证明他们的产品符合“天然”的定义或其他条件,都可以标榜自己是天然有机产品。
对这个非食品行业能随意添加的前缀,有机食品公司们担心自己好不容易获得的权威认证会遭到贬值,甚至被污名化。
不光是食品公司,消费者权益相关组织也发布了一份报告,报告作者 Laura MacCleery 认为非食品产品标榜有机,其实营销大于实质内容。
另外,滥用“有机”“天然”标签的行为实质是对消费者的隐瞒或误导,还可能会造成诈欺。那些奔着无公害商品而去的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由于对有机产品过于信赖而做出错误的决定。
有机贸易协会(Organic Trade Association)要求美国农业部以及联邦贸易委员会对非食品商品自夸有机的营销方式做出监管,并且希望非食品产品有个专门的认证——这样,食品的有机标签才不会被拖累。
题图来自:视觉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