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了解,盆底疾病是盆腔器官脱垂和压力性尿失禁的总称,症状表现为子宫脱垂、阴道壁膨出、压力性尿失禁、排便障碍等。
现象:
盆底疾病患病率高
2月21日,在我市某妇幼保健院盆底疾病门诊室内,一名年轻的女性正在咨询医生。她向医生李玉书讲述了自己的难言之隐:生了宝宝后不久,时常都会有异物排出,给生活带来诸多不便。李医生诊断后表示,这是产后康复训练不到位而导致的盆腔子宫脱垂。
李医生说,我国妇女盆底疾病患病率很高,据相关数据显示,尿失禁患病率为18.1%-57.5%,绝经后患病率达50%以上;盆腔器官脱垂患病率随年龄及生产次数的增加而上升,分娩1次的人群患病率为12.8%,分娩两次的为18.4%,分娩3次以上的为24.6%。据估算,我国每年新增盆底功能障碍患者约1500万人。
原因:
重视度不够
记者在盆底疾病门诊室发现,多数就诊女性是因产后身体出现各种不适才前来咨询。当医生提及盆底疾病时,大多是不知或略有了解。
在候诊区,盆底保健知识宣传随处可见,盆底康复方法指导资料也较多,但只有极少数人会主动关注。
市民肖女士告诉记者,她4个月前产下一子,最近与丈夫发生了矛盾。原因在于生产后她将全部精力放在了儿子身上,忽略了丈夫的感受,导致生活不和谐。咨询医生后才明白,这是盆底疾病引起的。医生建议她进行盆底康复训练。
李医生说,盆底疾病越来越危害妇女的健康,不受重视是主要原因。
医生:
“保盆”保幸福
记者采访发现,有的女性认为盆底疾病很尴尬,便选择默默承受;有的女性则认为康复训练价格太贵,从而放弃治疗;另外一部分女性表示,不知康复训练能否达到预期效果,所以暂时选择观望。
李医生表示,对于前来就诊的患者,医院会首先为其进行测查评估,确定是采用行为治疗、药物治疗,还是康复治疗、手术治疗。所有测查评估均依照标准化的评估流程,所有病种的诊断治疗都有规范化的流程与技术。“就目前就诊情况来看,多是生产后不久的年轻女性,一般选用康复治疗,一个疗程后就有明显效果。”
李医生介绍,盆底疾病重在预防,失去早期预防的重症病人,可能就要进行手术治疗,且仍会有一定的复发率。因此,她建议女性产前就要主动了解盆底健康知识,产后42天到医院做常规体检筛查评估,发现问题后在医生的帮助下尽早进行康复训练。(全媒体记者 伍雪梅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