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纯的肥胖很难引发真正的重视,直到月经开始变得不规律,甚至好几个月都不来,她才到医院妇产科就医。确诊了多囊卵巢综合征后,她开始服用治疗药物,可是,一停药月经再次失调,而且服药后肥胖更严重了。经过转介,她来到中心医院肥胖门诊。
“到现在一个月了,这位患者体重下降了12斤,腰围缩小了5厘米,臀围缩小了7厘米,此外,高胰岛素血症、高雄激素血症完全恢复正常,不吃药月经也能正常来潮了。”夏晓英坚持强调数字的说服力,她认为,通过减重让患者恢复了健康,这才最贴近医务工作的本义。
一种生活方式 超越平庸的可能
“一次减肥,终身获益”,这是市中心人民医院减肥门诊的口号之一,夏晓英解释道,“通过减肥,患者的生活方式将得到重塑。”
该门诊的患者陈升(化名)表示认同。他是一名产科医生,受工作性质影响,饮食很不规律,而且缺乏运动,“关键是吃得多,而且快”,陈升说,每一次接生手术后,他只想迅速地大吃一顿,然后倒头就睡。减重前,他的体重高达88.5公斤,腰围105厘米,典型的腹型肥胖。
3月中旬,他来到减肥门诊,开始接受非药物医学治疗。50天后,他的体重降到了79.6公斤,减了近18斤。
这一数据得来并非易事,在这50天的时间里,他没有吃过主食,取而代之的是一支医院配发的营养棒——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再配上一定量的蔬菜和肉类,用蒸或水煮的方法烹调,这就是一顿正餐了。
“低碳水化合物饮食”,这是减肥门诊对这种饮食方式的命名。起初的阶段最是难熬,“第一个星期都饿疯了”,陈升说,“不论见着什么都想大吃一顿”,跟家里人一起吃饭,看着别人的饭菜,他备感煎熬。一个星期后,这种疯狂的饥饿感开始消退,他才开始习惯这种新的饮食方式。
在减肥门诊,患者的饮食受到严格的监督,“三师共管”,说的是专业医生、营养师、健康管理师组成一个团队,一起参与对患者的体重干预,给予一对一的用药、饮食和运动的建议。饮食指导是通过微信群进行的,在这样的聊天群里,陈升把自己每顿吃的食物拍照上传,营养师和健康管理师对食物的热量和糖分等进行评估后,再告诉他什么能吃,什么不能吃。
陈升属于那种配合程度很高的患者,作为医生,他很清楚医嘱的重要性,“要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最好还是听医生的”。他几乎没有偷偷吃过医生嘱咐不能吃的食物。另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失败的教训太多了”,他曾经尝试过很多减重办法,比如骑车、游泳,最终都没有坚持下去,然后迅速反弹。
“减肥总是要结束的,患者最终要回归到正常生活。”“三师”中的专业医生、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营养科副主任孙诗博说。按照治疗方案,陈升的疗程将在一个月后结束,到时所有食物禁忌也将解除,“但是没有关系,这种饮食方式已经变成一种习惯了”,减肥门诊营养师邹会珍并不担心反弹,“今后他即使碰到高糖高脂的食物,也不会有那么强烈的食欲了”。
这种说法并非没有依据,行为心理学研究表明,21天以上的重复会形成习惯,而一旦这种习惯稳定下来,就会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事实上,减肥作为一种改变身体的手段,之所以具有强大吸引力,是因为它某种程度上代表了人类对自我身体管理的能力,从而具备了强烈的现代意味,成为一种时髦的生活方式。
最近,刘志宇熟识的一位会员很少来健身,一问才知道,她也去了减肥门诊,但刘志宇对此并不担心,“她总会再回来的,只要走在减肥的正道上,一定会意识到饮食和运动是一体的生活方式”。
临别前,刘志宇递给记者一张名片,正面是他的联系方式,背面印着一句话:“健身,意味着超越平庸”。他笑了笑说:“也许有一天你也会想要改变自己的身体,谁不想一直活得漂亮呢?”
编辑: 糜朝霞
相关新闻
惠州新闻
网友评论
请登录后进行评论| 0条评论
请文明发言,还可以输入140字
您的评论已经发表成功,请等候审核
发表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新闻排行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