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星期,是雨水不断和突然升温相交织的一周,刚刚从冬眠中苏醒过来的皮肤,更是难以适应变化无常的气候。近期,皮肤病患者激增。记者从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医院门诊部了解到,4月底5月初,过敏性和真菌性感染等皮肤病进入高发期,各大医院的接诊量较之前增加了10%-20%。
【过敏性皮肤要远离"过敏源"】
谢女士的小孙女,今年刚刚1岁,几天前手臂开始出现红色的疹子,而且越来越严重。初步判断,谢女士孙女的症状很可能是湿疹引起的。这样的情况并不是个例。近期到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医院就诊的患者中,接近一半都是皮肤过敏,尤以儿童、年轻女性较多。
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医院门诊部主任 张国毅:“最常见的脂溢性皮炎比较多,接触性皮炎比较多,还有一般湿疹发病比较高,最多就是花粉过敏,还有就是食物过敏,比如吃野菜。”
专家表示,预防过敏导致的皮肤病,最有效的是远离过敏源。外出踏青尽量穿长衣长裤,既隔离飞絮、粉尘等,也能防止蚊虫叮咬。
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医院门诊部主任 张国毅:“比如你外出时,发现面部皮肤有红斑、脱屑、痒、干燥的感觉,就要及时就诊。也不要去用所谓的化妆品防治。吃鱼过敏有加重就不要吃了,吃鸡蛋吃了加重就不要吃了。”
【真菌类皮肤病多发 涂抹药品不可随意】
除了过敏性皮肤病,专家表示,随着气温升高,湿度增大,真菌类皮肤病也将有所抬头。脚部、股部、手部,这些部位特别容易感染真菌类皮肤病。专家特别提醒,由于皮肤病多达几千种,如果随意去药店买药涂抹,很可能适得其反。
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医院门诊部主任 张国毅:“很多患者一痒就搽药,但是药可能大部分用错了,不是针对真菌的,它是针对止痒的。所以皮损越搽越大,病情越来越重。”
针对真菌性皮肤病,专家建议市民的衣着要宽松透气,一些真菌感染部位,一定要保持干燥,比如洗完澡后,脚丫一定要保持干燥。越是瘙痒越是不能用开水去烫,或者求助于什么修脚房,这些都有可能会加重皮肤感染,及时到医院看专科,才能尽早解决相关皮肤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