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年美妆行业,3大阶段,1个趋势

  • 发表时间:2017-08-16 11:59 | 巴黎女士女性时尚网 | 点击数:
  • sqte-021 空间之召唤 酷剑网 酷乐窝 跨世纪的新一代简谱 快感方程式快播 快乐大联盟杀人犯 新知网vip265 快马堂 狂澜迷情 狂妄庶女 拉彼德拉
  • 30年美妆行业,3大阶段,1个趋势

    内容摘要:美妆品牌如何成长?

    作者简介:Steven Gao毕业于清华大学,前宝洁销售经理,Olay品牌总经理,美妆品牌“花皙蔻”创始人,前Nivea中国市场总监,东方风行静佳美妆CEO,【HBG Academy】智库首席导师。

    【说在前面的话】

    我最近也在读这本,觉得这本书的理论体系比我想象的更丰满,更专业,所以建议大家可以对照自己的日常实践,时常复习一下这本书,可能有不同的收获。

    好,那我们进入今天的讨论,我拿到的命题是“美妆品牌如何成长?”这个话题可能比较大。这个群里有400多位同行,但不一定都是美妆行业。为了让大家都能听懂,我尽量少讲一些枯燥的战略战术,这个对大家意义也不大,尤其是战术层面的没法语音就分享清楚,还是需要日常操盘中亲身体验后才能理解。

    今天,我会尽量多分享一些故事、以及实操方法,并试图去预测美妆行业的未来趋势,也许这些分享会对大家的日常工作有帮助。

    【中国美妆行业三大发展阶段】

    下面我先来讲讲中国美妆行业30年的历史,还是先讲几个小故事,可能更方便大家来理解。

    第一阶段(1990-2000年): 精细化工的第一次胜利

    1991年前后,我身边有阿姨旅游回来之后,就分享她们用了飘柔的洗发水之后,整个白天都忍不住用手去摸头发,因为觉得太顺滑了!这一辈子从来没有过这样的体验。

    她们的描述跟我印象中飘柔的广告语简直一模一样,就是让人不禁触摸自己的头发。

    在同一时期,玉兰油的研发团队去登长城的时候,注意到一个现象,中国很多女性消费者,上班下班更多是骑自行车风吹日晒。没有太多的注意皮肤的保养,所以比较黑。

    因此,玉兰油以此做为一个消费者需求的洞察起点,做了一系列的市场分析,最终在中国推出的美白系列,大获成功。以宝洁为代表的一些外企,他们的产品配方从精细化工的角度来讲,确实比本土的产品有非常大的优越性。

    可以看出,这个年代有几个特征:

    1、消费者的需求刚刚被挖掘出来。很多情况下,这些需求是被厂商所发现所唤醒的。

    2、在品牌营销的层面,大众媒体的应用刚刚兴起。外资品牌是真正科学的、大规模的、成体系的用大众媒体来推广的排头兵。

    3、众多以宝洁为代表的外企,为中国市场带来了品牌意识。他们的广告都不是简单的去讲一个功能,而是持续不断的去讲这个品牌——它代表什么功效?能解决消费者什么困扰?它的品牌调性到底是什么?就是日复一日的,在广告中和消费者沟通这个品牌。

    这3个都是90年代比较典型的行业现象。

    我认为,类似于宝洁或者是欧莱雅等外资品牌在当年的成功,本质上是技术领先加上营销体系的领先。这两方面的双领先,造就了他们后来十几年二十多年的辉煌。

    但如果换到今天,任何一个非常强势的国际化妆品巨头来到中国,如果用当年同样的方法,甚至用今天一些创新的方法,想获取当年一样的成绩,可能都比较难。

    第二阶段(2000年~2012年): 本土品牌靠学习模仿和农村包围城市崛起的增量时代

    2001年前后,有一位姓郑的年轻人,在目睹外资化妆品品牌在中国市场这个大获全胜之后,心里非常不甘。他想,为什么本土品牌做不到这一点?这种情怀造就了今天的自然堂,这位姓郑的年轻男士,就是今天伽蓝集团的董事长郑春影先生,他也是化妆品民族企业这个领域里面的一个领军人物。

    当然,在同样的阶段,还有很多类似的品牌,在那个时候建立成长起来了,比如珀莱雅。

    在今天,不管是自然堂还是珀莱雅,都是规模以十亿计的巨无霸品牌了,在这个行业里做的非常成功。但他们的成功路线,跟90年代的外企是截然不同。

    他们所做的事,从大层面上来来讲可能有两点;

    1、学习模仿。或者甚至在初期是抄袭外资品牌。

    2、找到外企品牌的渠道空白区从那个领域里面开始进攻深度耕耘。他们的创新是渠道下沉,从三四五线城市的CS(化妆品专营店)渠道开始,农村包围城市。

    所以,在当年的话,不可避免的会有这种假大牌的形象痕迹,但是,随着年复一年的辛勤耕耘和蜕变,现在,这些本土品牌都已经成长为非常成功的强大品牌。

    这个阶段再往后的十多年,都是化妆品这个行业的一个黄金年代。因为完全是一个增量市场。整个行业,每年以百分之十几甚至三十几的双位数在增长。除了民族品牌,外企品牌也飞速增长,欧莱雅一个接一个在在中国进入新的品牌战果都不错。

    在增量市场里,大家的日子都非常好过。这就很容易给人一种错觉——好像在这么短的时间里,积累出来的一些经验和战略战术都是对的。

    但其实,当时间推进到2012年-2015年的时候,我们所有人都发现。这个情况又不太一样了。

    第三阶段(2012年至今): 精细化工和工业设计的第二次胜利

    精细化工的这次胜利,本身取决于这个行业的技术到底发展的有多成熟?以及在一个相应成熟的阶段里,是不是还要新的突破?

    虽然这一次的精细化工的突破胜利,与第一次在中国市场的影响相比,没有那么深远,但还是对竞争格局造成了一些改变。代表性的企业,其实是日本和韩国。

    我们都知道最近几年的这种市场状况,日韩的品牌又重新较辉煌了起来。有人认为,这可能因为电商和海外代购导致了购买渠道发生变化,进而又导致现在的生意结果。

    但是,日韩品牌在中国美妆市场的渗透率,现在还在逐步提高。所以,他们的成功,恐怕不仅仅是因为海外购物这个渠道变得更加顺畅吧?归根结底,还是他们的产品更有竞争优势。

    如果把美妆行业按照地域来划分,就可以简单划分为民族品牌、欧美品牌、还有日本品牌、韩国品牌。

    每个地域的产品跟品牌,都有一定的共性。而且这个共性,跟其他地域的产品研发质量和风格,都会有比较大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其实已经不小,已经足以让它显示出一定的地域独特性了。

    举个例子,日本的CPB,资生堂,韩国的后或者雪花秀,这些品牌的增长都非常的好。如果从产品端来看成长驱动力,其实是有背后的技术区隔的因素。

    欧美系产品配方里面惯用的成分,跟日系是非常不一样的。

    比如说,欧美品牌会大量的使用“硅”,给皮肤造成种瞬时的这种爽滑感,但这种滑的这种感觉呢,其实是一种物理性的,它对肤质的改善并没有起到真正的效果。

    类似于这样的配方,随着中国消费者的美妆产品使用习惯慢慢变化以后,会碰到一个问题或者瓶颈——当你一层一层的往脸上涂抹含硅护肤品,就会有搓泥的现象。

    我们从数据上来看,2015年前大众市场用户平均用1.6瓶产品,在今天有很多消费者平均可能要用四五种不同的产品,甚至有的消费者的护肤步骤已经达到了七八步。

    而日系的产品,讲究的是肤感的平衡和膏体的柔润感,所以质地相对来讲比较轻薄。他们的产品设计,在层层叠加的过程中,基本不会出现太大的问题。所以他们慢慢赢得了这一部分的消费者。


    Tags: sqte-021 空间之召唤 酷剑网 酷乐窝 跨世纪的新一代简谱 快感方程式快播 快乐大联盟杀人犯 新知网vip265 快马堂 狂澜迷情 狂妄庶女 拉彼德拉
分享到:
  • 上一篇:这匹黑马携400家店杀进亿万级美妆市场 下一篇:神秘好礼《巴啦啦魔法美妆2》情人节甜蜜分享
  • 相关 护肤美妆 资讯
    精彩图库
    • 爱美
    • 健康
    • 情感
    • 美体
    Copyrights © 2011-2014 巴黎女士女性时尚网 www.balilady.com
    本站除标明"本站原创"外所有照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本站,我们将立即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