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演员成名前,和公司的解约成本特别高,但成名后,这个成本对他来说又很低。比如经纪公司签一个新人,合同上违约金一般都是几百万,但这个新人一旦红了几百万的违约金根本不是事儿。违约金500万,但他一部片酬就可以拿8000万。这是演员们当下的一种态度,契约精神欠缺。”
“我之前跟演员副导(即“选角导演”)讨论过,现在他们一般都拿抽成。比如副导和演员私下讲好的片酬价钱是10万,但最后演员拿到合同签字时,上面写的是20万,多出来的10万就是副导以及一些人所拿的回扣。准确来说,谁来跟演员谈价格,就是谁操作的。”A导演举例道。在他看来,选择演员要考虑是否有利可图,这是这个行业的悲哀。
“吃瓜群众”用看热闹不嫌事大的心态说“贵圈真乱”,虽然舆论风暴过境后总有一天会被大众抛在脑后,但小崔引爆的社会关注看似偶然实则必然,影视行业的“重重怪象”积郁已久。
一位影视公司高层告诉每经影视,视频网站的介入也推波助澜了明星的片酬。“他们列一张表,告诉我们制片方,如果能请到某某演员,视频网站对影视剧的收购价就能达到一个特别高的位置,否则就很低。”
“这个行业都这样,你如果不允许他们私底下动一些手脚、赚一些钱,根本找不到选角副导。”
演员的“贫富差距”:新人为进组可以不要钱,明星一部戏能拿走两亿
同样,“没有需求就没有买卖”。“行业里还有种现象叫‘带资进组’,当一个演员的条件不如别人或者和别人一样好的话,如果你能带来更大的附加价值,那你被选中的机率就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