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有些优秀的经纪人会为艺人做职业规划,拍了这部挣钱的戏,就要去拍某部不挣钱的戏,因为那部戏是好团队好作品,艺人需要好作品。但现在的经纪公司不会考虑这些问题,因为艺人随时可能走,我辛辛苦苦把你做到一线演员了,结果你跑了我什么都没了,那还不如你在我这儿的时候,我趁能赚钱的时候赶紧赚钱。”B制片人总结道,“这是一个恶性循环。”
巨大的差距决定了这个圈子所面临的巨大诱惑。
与欧美、日韩比起来,中国影视行业的制度完善节奏远远跟不上行业过热的速率。
赚快钱的恶性循环:明星片酬被哄抬,经纪公司“向钱看”
这个圈子的落差无疑是巨大的。同样被冠以“演员”,身价千万的人有,每天横店排队当群演的人也比比皆是。有的人“一部3亿成本的电视剧,能拿走2亿元片酬”,而有的人却苦苦等待进组的机会。
“这个行业的竞争非常激烈,横店光是群演就有4万人,你要出人头地、要有好的机会,基本上就是万里挑一。”谈起演员生态,A导演表示。
回报的不合理:电视剧行业99%的公司都在亏损,明星片酬却疯涨
“电视剧行业99%的公司都在亏损,全行业亏损,一年大概亏十几亿到几十亿,积压上万集,这是多大的资源浪费。电影行业也同样如此。就在这样一个需要大家共渡难关、荣辱与共的节骨眼上,明星片酬还在集体涨价,还不是涨一点,是翻倍涨。当然在这其中,制片方也有问题,他们会觉得,市场萎缩了,那明星就更是投资回报率的保障,要靠明星才能降低投资风险,因而进一步驱动了明星的涨价。导致明星片酬‘越限越涨’。”
“这个行业有很多我们称之为‘公平’的不公平,演员是能一步登天的,但一步登天概率极低。顶级演员的身价确实是普通演员的千万倍,但顶级演员占比很少。更多的演员还是在生存线上挣扎。”谈起人人羡慕的光鲜亮丽,B制片人却一语道出了这个行业的残酷性。
“但到了后来,他突然给我说,特别不好意思,因为另一家公司找他拍戏,开出50万一集。我说这没法儿聊了。如果对方给你开25万一集,那我们还可以继续谈。甚至他自己也觉得,如果对方开25万一集,那他也不去,少五万块无所谓,也要演好的戏。可是别人突然给了那么高价格,比翻倍还多,怎么选?一目了然!这也是我们目前遇到的比较多的一种情况。”
“副导加价”乱象并非个例。在这个行业,“每一个部门都有各自拿油水的方法,每个环节都会有”。
“有一个男演员当时找我们,谈的是两万块钱一集,很便宜的。后来他演了一个戏之后就火了,观众缘越来越不错。此后我们和他又都有合作意向,所以另谈了一部新戏,我们说给你20万一集,比之前翻十倍,他很满意,觉得自己现在确实有点名气,市场上也就这个价。还找我说看在大家交情的份上,少一点也无所谓。”B制片人对每经影视说。
选角的乱象:副导“奔着回扣”选演员,演员为争角色“带资进组”
“我曾经试镜一个中戏刚毕业的男孩,他很棒,本来都谈好了让他进组。但开机后他没来,我还短信问他为何没来,劝他你是新人价格不要太离谱机会最重要。结果他告诉我:他要价是两个月4万,结果副导报给制片人10万元,其中6万是副导的回扣,制片人觉得太贵了,不要他了。这位新人还曾对副导说,不要钱都可以,只要能让他进组。”A导演讲的这段经历,道出了影视行业的另一个乱象。这和崔永元爆料的演员“阴阳合同”有异曲同工之妙,只是,这是副导演的“潜规则”。
在资本的强烈搅动下,明星这个职业巨大的诱惑性和不确定性,让当局者陷入“迷狂”,催生出天价片酬、坐地起价、阴阳合同等种种没有职业道德、违规甚至违法的事情。
“我们的明星就是见利忘义,这些年特别突出,这是我们对明星这个团体最失望的地方。以前我也一直是替他们说话,明星都是高收入,全世界都是如此,即使高得离谱,也是有合理性的。但现在看来,明星高片酬在当今国内影视圈显得非常不合理,因为付出和回报都不合理,花了这么多钱请明星,但他并不能带来相应的回报。我们的市场非常畸形,最近发生的这些事情,有利于行业内部重新梳理一下。”C编剧告诉每经影视。
“这也不能单独全部归结于是谁的错。造成这样的乱象,行业的每个人、每个环节都有责任,这些乱象是大家共同导致的。有的人要钱,有的人要机会,是双向性的。”在导演A看来,要解决这些乱象,归根结底行业必须透明化。“这是国内影视产业未来一定要面对、解决的问题,费用、流程必须透明化,每一分花在画面里的钱才真正有价值。”
A导演举例称:
在真人秀《向往的生活》中,戚薇曾谈起自己成名前的经历。“我当时已经出道了,也出演了一部小有名气的剧,但还是没钱。当时银行卡里只有30元,自动取款机取不出来,只好步行两个小时走回去。”
记得一次专访,有媒体问起黄晓明,现在明星的高片酬是不是有泡沫?黄晓明反问:“你觉得泡沫在哪?好莱坞的明星片酬更高,他们还要参与电影票房分成。”但在C编剧看来,国内明星的高片酬问题就在于与大环境的不匹配。“像好莱坞、NBA,全行业都挣钱,明星涨薪无可厚非;但如果全行业利润都在下降,行业整体亏损的情况下,你一个人一年就拿走一两个亿,这属于不道德。”更何况好莱坞的产值和世界影响力如此巨大,中国影视产业不能相提并论,中国明星却要全球顶尖的片酬。
崔永元愤愤不平的《手机2》变成了“手雷”,影视圈“炸了”。
“而且演员的天价片酬可能还是税后。”D投资人对每经影视补充道,“演员需要缴纳的片酬税,往往会转嫁到制片方头上。”他曾替一位演员成立工作室,代其交税,因为这样才能合法合规的给她税后片酬。
在每经影视与四位资深从业者——A导演、B制片人、C编剧、D投资人的深度交流中,所有人都推心置腹地讲出行业怪现象,崔永元事件的发酵,促使大家吐出了长期以来积压心间、敢怒而不敢言的问题。
明星有问题,但有问题的绝不仅是明星,这个行业里的每个环节都值得冷静反思。当雪崩来临时,每片雪花都难辞其咎。
“一部投资1亿的影片,可能有2500万都是油水。通常一个选角副导一个月工资3万元,但他拿到的油水比他的工资要高10倍以上。为什么大家抢破头都想挤进这个行业?因为拍完一部片就买房买车,这是真的。”
这个人人羡慕的圈子,看似光鲜亮丽,背后却到处充满着偶然性和必然性。才华、美貌、情商、智商……这些“基础条件”有人样样不缺,但出道20年、30年不红的仍大有人在,最红的往往不见得是最优秀、最完美的人。章子怡、黄晓明那么多中戏、北影的同学们,如今观众又能记住几个?
对于这种乱象,行业给出的反映通常是睁只眼闭只眼。一位监制曾对拿回扣的这件事情回复A导演称:
制片人就像一位大管家一样,需要打理好一部戏的开支和拍摄进度这笔账。遇到明星坐地起价的时候,就是这个大管家最头痛的时候,但这种经历实在不少。
“人人都有明星梦”。每年汇聚全国各地学子的艺考大军浩浩荡荡,但摸爬滚打之后,真正能站在塔尖顶层的又有几人?聚光灯下,能被观众辨识、记住的面孔寥寥无几。
他分享了曾遇到的情况:一个演员直接找了导演,说自己是某省的旅游大使,如果选她,可以帮影片拉到500万赞助,去那个地方拍戏,吃、住、交通全包,最后就选了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