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情人透露,余承东对用自研的芯片也曾深表担忧,甚至抵触过。站在他的立场看,这也完全可以理解。2011年,华为手机开始建立自己的品牌,为此不惜砍掉了欧洲运营商数百上千万台的定制手机。这是余承东执掌手机业务后最艰难的时刻,压力山大啊!我估计高层给了老余承诺:不成功,也不必成仁!这才将麒麟芯片强行拉上马!
用在自家的手机里,麒麟芯片算是实现了“从0到1”,终于商用了!
2013年6月发布的P6是个质控的标志性事件。P6用中端手机的定价,却采用了大量最前沿的工艺,实现了史上最薄(6.18毫米),很时尚。他和研发团队在生产线上没日没夜地蹲守,现场解决各种质量问题,不断修改工艺。 研发必须全流程地对大批量生产后的质量负责,大家身上的担子几乎到了“不能承受之重”。
“逼上梁山,背水一战”。如果P6失败,老余可能就下课了。
P6发行时,动员了所有的力量,在19个国家同时推广,耗费巨资进行地毯式地广告轰炸和媒体投放。当时上上下下都充满着最后决斗的悲壮!每个人都不得不做得精细再精细,挑战极限!
天道酬勤,P6卖得还不错,口碑也过得去。华为手机奋斗了九年,终于在中端机型上有了爆款,尽管代价甚大。
P6搭载的就是海思的AP应用处理器K3V2E,在K3V2上做了少许改进但没有本质区别,只能说可以用。这个时期,是华为的手机拉着海思的芯片在“末路狂奔”。
麒麟芯片,获得了从1到10的发展!
芯片助力手机,由Kirin925与MATE 7开始
2014年发布的MATE 7,代表华为第一次突进了高端机市场。
MATE7用了Kirin925芯片。这款芯片不再用雪山名字命名,而是以中国神话中的圣兽麒麟命名,意味着这款芯片将缔造全新的传奇。
此时,华为麒麟芯片真正成熟了。新版的麒麟芯片在荣耀、P7、MATE2等手机中开始放量使用。
采用28nm工艺,真正与高通的高端芯片在同一档次了,功耗也大大下降。改善了GPU图形处理单元,游戏的体验和兼容性更好了。
据艾伟分析:余承东意识到要在中高端市场上完成突破,就必须具备自己定义芯片的能力,而不是陷入产品同质化的红海竞争中。同时他还得竭力避免陷入关键核心元器件上被“卡脖子”的境地。
值得说明的是,因为麒麟芯片只用于华为自己的手机,所以不属于海思(称小海思),而属于2012实验室的芯片大平台(称为大海思)。
麒麟芯片,获得了从10到100的发展!
点击进入专题:
特朗普签署涉华为禁止令责任编辑:张义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