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中通生化制品有限公司总经理朱洪:国外这些企业在一个置信区间内很稳定,它说应该是波动5%,基本都在5%波动。国产的原料,可能今天波动3%,明天可能波动到10%,波动10%的时候,超过我们的置信区间,我们就产生比较大的风险。
全国工商联美容化妆品业商会副秘书长张金铁:化妆品原料牵涉到化学原料、天然植物提取物、生物科技等,总体来讲,在原料方面,中国化妆品原料生产企业,在研发方面没有国外那么多,研究的深度也没有那么高。
一方面,目前国内化妆品行业,原料生产水平整体落后于国际;另一方面,国产化妆品的品牌建设仍需进一步探索。
目前全球市场上,高端化妆品品牌、中高端化妆品品牌几乎被欧美品牌垄断,而我国化妆品品牌溢价能力不足,产品定价较低,大多数在100元-200元之间。
“平价替代”这把双刃剑,既是国产化妆品的优势所在,也是行业发展亟待突破的瓶颈。
丸美股份董事长孙怀庆:在国际上叫得响的品牌,我觉得现在可能略等于没有。我们要正确看待自己,不要盲目乐观。但是,我认为中国市场一定可以培养超级品牌,和世界头部的企业做出一模一样的产品,我认为不出十年。这市场在长大,市场里面特别分散,头部品牌占比很小,这两个都反映了巨大的机会。
中国目前是全球化妆品第二消费大国。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限额以上企业化妆品类零售额已达2619亿元,同比增长9.6%。然而,相比发达国家,我国化妆品市场需求远未达到饱和状态。
咨询公司欧睿国际的数据显示,2017年国内人均化妆品支出仅为181元,对标接近饱和的日本市场,国内的化妆品市场有望发展到万亿以上的体量。同时,欧睿国际预计,2022年我国化妆品行业规模或可达到 5352亿元,2018年-2022年复合年均增长率为8.0%。
面对如此广阔的增长空间,业内人士认为,国产化妆品需要加大研发投入力度,改变“重销售轻研发”的现状。
全国工商联美容化妆品业商会副秘书长张金铁:中国的市场非常大,一些民族化妆品品牌,也非常注重高端产品的开发,利用外国的先进技术,来为中国的企业服务,比比皆是,我想差距会逐步缩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