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岁那年,蔡玉美从闽东卫校妇幼专业毕业,分配到寿宁县医院妇产科工作。32年来,当身边的许多医护人员纷纷跳槽到条件待遇更好的城市,她却一直坚守在条件艰苦的寿宁山区。
过去由于山区条件差,待遇低,工作艰苦,压力大,人才招不来留不住。造成了医疗队伍青黄不接,她曾一个人上了8年的二线班。
怀着医者仁心,她曾带头为贫困患者捐款捐物,为患者紧急献血。为了医疗安全和方便病人,她经常住在医院,随叫随到,无数个深夜守候,几乎没有节假日,没有和家人度过一个温馨的春节。
30多年来,她用青春和汗水守护着母婴的平安,在寿宁山区树起了一面鲜艳的医德旗帜。
“就图一个病人平安”
8月30日中午,在寿宁县医院妇产科手术室内,“哇……”伴随着一声响亮的啼哭声,一个7斤半重的男婴来到了这个世界上。做完手术的蔡玉美,早错过了医院食堂的吃饭时间。蔡玉美只好随便吃了点干粮充饥,又投入到下午的工作中。
从医32年,寿宁山区一万多名婴儿都是在蔡玉美手上诞生的。
“我们当医生的,什么都不图,就图一个病人平安。”蔡玉美坦言,尽管工作压力巨大,但因为病人的需要,她还是坚持着。
1958年,蔡玉美出生在寿宁县一个书香家庭。父亲在寿宁一中任校长,母亲在寿宁县医院中药房工作。耳濡目染中,从小蔡玉美就知道一些医学方面的常识。
1975年,17岁的蔡玉美从寿宁一中高中部毕业。在那特殊的年代里,她作为知识青年到寿宁县斜滩镇钱塘村“上山下乡”,并担任知青队长。每天,蔡玉美与男知青一样,挖地、除草、插秧、放牛。生活环境虽然艰苦,却让她学会了许多农业生产知识,对在农村生活和生存有了深切体验。
钱塘村有一个医疗站,蔡玉美常到那儿协助村里医治、看病,并从中学到不少医疗技术。1976年冬,钱塘村一名农妇难产,胎盘不能脱落,被送到医疗站时,因大量出血而死亡。
“眼睁睁地看着这名农妇死去,乡村没有医疗设备,而我又无能为力,这件事对我印象太深了。”回忆起当年的情景,蔡玉美仍十分痛心,“我当时就暗暗发誓,一定要学好妇产科的知识,解除孕产妇痛苦,让母婴平安。”
1979年,蔡玉美参加高考,被闽东卫校妇幼专业录取。怀抱理想,三年后,她成为一名优秀毕业生。1982年,她被分配到寿宁县医院妇产科工作。从此,蔡玉美与母婴结下了不解之缘。
1990年,蔡玉美作为寿宁医院妇产科的骨干力量被选派到省医学院附属医院进修。对医术精益求精,让她的理论水平、诊疗技术有了很大的提高。她熟练掌握了妇产科疾病的诊疗与常见手术的操作,在此基础上,成功抢救了许多危重患者。注重创新发展的她,实施了腹膜外剖宫产、扩大子宫切除术,在闽东医院赵林桦主任的指导下实行了盆腔清扫术、阴式子宫切除术、阴道镜、利普刀,填补了寿宁县医院这几项技术的空白。
1993年,蔡玉美被任命为妇产科主任。
常在手术台前献血救人
“蔡主任的二线班跟我们一线班是一样的,全天都要呆在医院,吃住也在医院,要从早上8点上到第二天凌晨1点。”寿宁县医院妇产科主治医师王月告诉记者。
记者了解到,近几年,因为寿宁县医院医疗环境改善,随着医务人员待遇的提高,医务人员增多,妇产科才有2个人一起值二线班。而在过去,由于寿宁县医院条件差,待遇低,工作艰苦,压力大,人才招不来留不住。造成了医疗队伍青黄不接。约8年时间,妇产科只有蔡玉美一人长期在值二线班。
“一线班是上全天班,由于新区与老城区距离较远,为了不耽误病人看病,我就要求他们全天吃住都在医院。”妇产科主任蔡玉美告诉记者。同时,为了“照顾”上一线班的四川、湖北等外地籍医生,上二线班的她也和一线班医生一样,全天吃住在医院。“不是所有患者都能理解医生的工作,因为我是寿宁本地的老医生,患者和家属比较尊重我,有我在,患者和她们比较好沟通。”
由于人手有限,蔡玉美一个月有一半以上时间吃住在医院里,每隔三周才能休息1天。她的日程总是排得满满的。她每个月上10天二线班、20天三线班,遇到重病号需要做手术,就得随叫随到。
2002年10月,一例子宫膜下肌瘤大出血的病人住进蔡玉美医师的科室,病人曾二次因大出血在医院抢救过,这次出血更为凶猛。上午11时,急诊入院。入院时患者处于休克状态,急需输血,但血库只剩下2单位的红细胞,根本解决不了问题,当时寿宁在修路,到宁德中心血站调血也需要3-4个小时,远水解不了近渴,家属献血要做7项检查需要2小时。紧急关头,蔡玉美提出,自己血型刚好与患者相同,且不久前参加无偿献血各项指标检查正常。于是,她毫不犹豫地为患者献血300多毫升,并立即投入抢救,为她施行子宫切除术,直到下午2点。据了解,遇到类似这样的紧急情况,蔡玉美先后4次为患者无偿献血。
如今,由于《输血法》实施后,不允许上述状况出现。然而,身材瘦小的蔡玉美仍然经常参加无偿献血。
32年守护山区母婴平安
蔡玉美的妹妹早年到厦门经商,经济宽裕。约九年前,她不仅把自己的户口迁到厦门,也将全家人的户口也迁了去。蔡玉美的户口也被迁到了厦门,“她不想我干得那么辛苦。”蔡玉美道。
1991年,蔡玉美的爱人拟调到厦门大学医院工作,借调函已寄到寿宁县医院。由于当时医务人员紧缺,蔡玉美夫妇最终放弃了月薪比寿宁高出4倍的特区工作机会。此后,蔡玉美又有多次调离寿宁县医院的机会,可家乡的医疗资源太缺乏了,她最终选择留在家乡寿宁。
过去的寿宁县医院环境窄小破旧,医务人员待遇相对较低。许多青年骨干医生纷纷流失到省、市级医院及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我手上带的就调走十几个。”蔡玉美坦言,这些同事调走了,她心里虽然感到难过,但也能理解。“不过如今待遇提高了,除了留住本地籍医生,还留住了一些外地来的医生。”
作为妇产科负责人,蔡玉美默默承担起了传、帮、带和技术把关的重任,手把手培养年轻医生成长起来。每次手术前,蔡玉美总是第一个到达手术室,最后一个离开。作为妇产科主任,她除了完成医院交给的各项任务,还要负责妇产科的医疗、教学、科研及行政管理等工作。
近10年来,寿宁妇产科从未发生一例孕产妇死亡事件,新生儿死亡率也逐年下降。在妇产科,蔡玉美以身作则,设身处地为病人着想,能用经济的药就不用贵的。而每次捐款赈灾,她总是慷慨大方,毫不吝啬。
在蔡玉美的示范下,科室医护关系融洽,大家情如姐妹,团结合作,营造了一个让病人放心的、让病人舒心的优秀科室。热情的态度,优质的服务,得到了广大患者的信任。住院病人由原来的每年400多人上升到近2000人,门诊病人也逐年上升。妇产科还承担全县大部分计划生育手术,工作得到了领导、同行的肯定,社会的赞誉,多年来,被医院评为“先进科室”,还先后被评为省、市“巾帼文明岗”。
2004年,蔡玉美被评为寿宁县劳模,2005年被评为宁德市劳模、“省三八红旗手”,分别在2006年及2007年获省、市优秀共产党员,2008年被评为全国三八红旗手,2011年获得省五一劳动奖章,2012年被光荣推选为党的十八大代表。这是30多年春秋中,蔡玉美以一颗医者仁心,把青春献给寿宁山区医疗事业,百姓、同行、上级对她的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