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傍晚,如城安定广场总能听到“好球”、“踢得好”的加油声,一群市民踢毽球踢得热火朝天,引得不少路人驻足围观。年近50的张女士是其中的一员,她说:“踢毽球不但踢出了健康,而且结识了许多朋友,生活更加充实和愉快。”如今,在我市公园、广场、小区,随处可见做着各种运动的市民,参加体育锻炼,让自己运动起来、健康起来、快乐起来的观念已深入人心,城乡到处涌现出全民健身的热潮。
完善设施让市民“动”起来
家住市区颐园小区的沈老汉,每天饭后都习惯来到滨溪路北侧的健康步道散步。他告诉记者:“自从这里建了‘健身绿道’,附近的人都爱来这里锻炼。这里每走几步就有牌子提示你消耗多少能量,健身运动更加科学了。”
据了解,为推动群众体育广泛开展,让广大市民“动”起来,我市大力实施体育工程建设,不断完善体育基础设施。目前,新落成的奥体中心可承办国家级篮球、排球、游泳等项目的比赛;全市6个镇级新型文体中心建成并对外开放;11个镇(区、街道)的体育公园完成新建和改扩建,并对外开放;各村(社区)新建了不少于200平方米的文体活动室和不少于3亩的体育健身广场;全市212个村(社区)的健身工程达到了现代化标准。除此之外,全市每年投入700万元用于基层体育工程建设。各类功能完备的体育健身设施全面铺开,为群众体育活动的广泛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着眼长远让机制“活”起来
去年6月20日,由江苏强盛化工机械厂董事长王强投资兴建的如皋市长寿毽球队训练基地正式揭牌启用,同时如皋强盛毽球俱乐部正式成立,结束了我市毽球协会没有办公场所和室内运动阵地的历史。在协会和俱乐部的带动下,一支实力不俗、作风过硬的如皋毽球队伍逐步形成。在全省2013年毽球锦标赛上,这支队伍获得了5人组圈踢冠、亚军和男女网踢对抗赛第四、五名的好成绩。
为推进体育社团组织延伸覆盖,推动全民健身事业可持续发展,我市着眼长远,在推动社会体育指导员向健身骨干、大学生村官全覆盖,规范社会体育指导员管理的基础上,出台《如皋市体育社团承接政府职能转移经费扶持办法》,大力推进社团的实体化建设,通过尝试民间社团办赛、政府适量购买服务等方式,积极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全民健身领域。在灵活的机制保障下,一批民营健身俱乐部脱颖而出,有力推动了我市全民健身事业向基层延伸。
广搭平台让运动“火”起来
前不久,在我市搬经镇加马社区,一场别开生面、趣味十足的农民运动会吸引了当地五六百村民参加。搓绳、跳绳、兵乓球、羽毛球、象棋、擀面条……丰富多彩、充满浓郁乡土气息的比赛项目让参赛农民乐在其中。
为提升群众参与全民健身活动的积极性,我市积极组织开展机关、企事业单位、镇(区、街道)村(社区)运动会和全市性月度单项体育竞赛,随着元旦万人健步行、新春健身大拜年、三八妇女健美操等全民健身品牌活动的形成,全市上下掀起全民健身热潮;持续推进全市村居“三百竞赛”工程,引导各村(社区)结合村情民情把全民健身月活动与生产生活有机融为一体,深入挖掘全民健身本土化草根资源,全市各镇(区、街道)形成了“一特多品”的项目特色,风筝之乡、毽球之乡、空竹之乡、轮滑之乡的称号纷纷落地如皋,体育的人文价值日益凸显,基层群众参与的热情空前高涨。□记者闵捷 通讯员花志军
记者感言: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赋予了体育事业更高的历史使命,充分体现了党对体育事业的重视。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市强化公共体育服务职能,提升体育惠民利民服务水平,推动全民健身运动广泛开展,让全市人民共享现代化发展成果,取得了社会事业与经济发展比翼双飞的喜人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