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企业发展规划而论,平安的企业发展规划与葛文耀团队原先的构想当然不同。原葛文耀团队造就了六神、佰草集、美加净这上海家化三大超级品牌、培育了七大细分品牌体系;而新的上海家化战略则聚集资源在五个核心市场的五个核心品牌上。
在王茁看来,上海家化新管理层有点现代管理学的“书呆子”气。这是他个人的判断。可市场在变,谁知道呢,或者新管理层的集中资源发展、推动管理的职业化和现代化的企业高速发展战略能打开新局面呢?反过来,原葛文耀团队在管理中的那些不规范的东西毕竟也要有所改变,否则好的发展规划也不能适应正在不断成熟的市场环境。
再退一步说,即使就像许多人所说的那样平安是为了短期套利,那仍然没有什么对与错的问题。
企业从来生生不息,兴起和衰落的故事每天都在上演,百年老店毕竟是少数。上海家化眼下正处于事业发展的岔路口。而短期套利与企业做好当前业务是有相同相切之点的。问题是,如果原葛文耀团队真是上海家化不可缺少的,那么平安短期套利也做不成。
当年解除葛文耀以及现在解除王茁职务之后,上海家化股价的持续下跌似乎已说明了什么。所以,即使平安的目标是短期套利,那么这个短期也不可能在一两年内,无论如何必须在“清理门户”并在公司重整旗鼓之后。新管理层喊出“5年之后上海家化要突破120亿的营收目标”,或许就是一种证明。
值得一提的是,今天的会议及其结果,标志着上海家化“去葛文耀化”的进程进入尾声,上海家化将从此进入“谢文坚时代”或“平安信托时代”。上海家化的前景,众说纷纭;之前的改制历程,也留下了三个待解的谜团。谜团之一,对于上海家化这么一家优质的企业,当初的改制为什么采取的是“退出”的策略?
谜团之二,仇恨等级为何偏高?一边是教父级的领袖,一边是豪掷51亿元得以登堂入室并声称后面还有70亿元的新主,双方的合作,免不了有矛盾、有摩擦。这是正常的现象,相信他们各自都有心理准备。但让外界有些不太好理解的是,双方的矛盾和仇恨等级有些偏高,措辞用语偏于强硬。
谜团之三,平安信托的去留问题。作为一家信托公司,策略性地、阶段性地介入一家企业,扶持企业发展壮大,然后在适当的时机有序推出、获利走人,这本来无可厚非。但是,平安信托介入上海家化,却碰到了这个难题。而在双方合作之后,不时有消息传出,平安信托要走人,平安方面则一直澄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