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市场监管的行政机关会对网络市场的产品进行监测、抽检,其中假冒产品也是检测的一个维度。需要指出的是,用数量很少的样本的情况来代表整体数据的情况在电商环境下存在非常大的挑战,因为电商的商品数是亿为单位的。
2014年国家工商总局网监司委托第三方检测机构对部分主要B2C类电商平台11月11日当天促销的商品进行了抽检。
在207批次的样品中,发现了6个电商平台上的15个批次的样品属于假冒商品或高度疑似假冒商品,7个批次的样品质量不合格或标签不符合法律规定。检出问题样品涉及鞋、箱包、配饰、礼品、化妆品、数码配件六个品类,检出率为10.6%。已确证8个批次的样品为假冒商品,占问题样品的36.4% 。上述数据显示,在这次抽查中,假货在网上零售中的占比约为3.86%。
另据《国际商报》报道,2015年11月10日,国家认监委公布了2015年度电商平台“3C”产品抽查结果。经检测,抽查的40个批次产品中,38个批次产品合格,合格率为95%。8月,国家认监委组织对京东商城、亚马逊中国、苏宁易购、国美在线4家电商平台销售的电吹风机、电风扇、电热水器3类40个批次的“3C”产品展开了抽查。本次抽查从“神秘买家库”中随机选择“神秘买家”,从电商平台的网上自营商铺中随机抽取样品。
中国网购的假货问题到底有多严重?无疑是一个颇具争议性和挑战的问题。而各种渠道中,能够得到的直接数据又少之又少,我们不得不从各种相关已经披露的公开数据中推算。得出的结论,往往也只是间接反映这样的情况,比如,网购消费者争议和投诉的数据、远程购物中的投诉数据等。
虽然很多数据不能直接给出答案,但这些数据具备两个特点,一是,都是公开的有据可查的官方的数据,经得起任何质疑;二是,不同的时间点、部门、渠道和统计方法得出的数据虽不尽相同,但其指向的中国网购假货问题的性质却是惊人的一致:
那就是,这个数据最大的为5.83%,最小的是万分之1.5。平均值为1.58% 。
这样,围绕中国电商假货问题的大数据分析的结论也就一目了然:
中国电子商务中的假货问题远没有很多人认为的那么严重,且多年来的增速也远远低于中国电商和网购的整体增长速度,说明在我国政府管理部门、行业组织、交易平台、消费者及第三方专业机构的共同不懈努力下,这一问题已经得到了有效控制!
(注:本文节选自网规研究中心、中国电子商务协会政策法律委员会联合发布的《电子商务行业大数据打假2.0》——2015年度中国电子商务行业打假研究报告。下载报告全文请点击“阅读原文”。)
微信名:阿里研究院
微信ID:aliresearch
官方网站 DT时代 共创新知
邮箱:aliresearch1@aliyun.com
新浪微博:@阿里研究院
长按右侧二维码关注阿里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