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如,A品牌授权许可B经销商销售的范围为河北省(且不包括网上销售),一个广东的网商从B经销商处进货拿到网上售卖,其所售卖的产品就是“非授权正规渠道”产品。一个中国大陆消费者通过海淘的方式,从某品牌的日本经销商处买到产品,这个产品进入中国大陆后就成为“非中国大陆官方正品”。
那么,这些“非授权正规渠道”产品和“非中国大陆官方正品”是否和假冒伪劣产品一样是非法产品呢?当然不是,中国现行法律并没有禁止非授权销售,也没有规定非授权销售的产品为非法产品。
2、劣货
劣货即劣质产品,按照国家质监总局的定义,劣质产品是指生产、经销的商品,其性能、质量指标达不到我国已颁布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及地方标准所规定的要求。
从概念上来看,劣货强调的是产品的性能、质量达不到标准,并不涉及假货的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问题。劣质商品常常与假冒商品相提并论,合称为“假冒伪劣。但本质上劣货是与假货并列的概念,尤其是劣而不假的产品,非以次充好的劣货,不应划入假货的范畴。
图5:假货、劣货与假冒产品关系
3、海淘、无品牌产品、手工产品、三无产品
(1)海淘商品
海淘即海外/境外购物,就是通过代购、网络直购、出境等方式在境外购物。海淘主要是针对商品的销售地点来进行定义的,其销售一般被视为发生在境外,其相对应的概念是境内商品。海淘商品与假货的概念理论上是存在交集的,即海淘商品中也可能有假货。另外需要指出的是,海淘商品并非来自于相关品牌的中国大陆经销商,属于所谓的“非中国大陆官方正品”,但正如上文所分析的,这只是从销售渠道上去定义商品来源,与是否假货无关。
(2)无品牌商品
无品牌商品通常指没有使用商标的商品。同时,无品牌商品一般也不涉及假冒厂址、包装、名称等问题,不会侵犯他人知识产权。同时,从假货对消费者带来的影响上来看,无品牌产品没有假冒其他产品以达到混淆消费者认知,从而达到以假乱真的目的。所以,一般而言,无品牌商品不属于假货。
(3)手工制品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工艺品的定义:手工艺品指的是纯手工或借助工具制作的产品。可以使用机械工具,但前提是工艺师直接的手工作业仍然为成品的最主要来源。手工艺品由自然材料制成,能够无限量制作。此类产品实用、美观,具有艺术性和创新性,能传达文化内涵,富有装饰性、功能性和传统性,同时具有宗教或社会象征意义和重要性。
依此定义可知,手工产品是从生产方式角度来对产品的定义。当然,也会有“假”的手工产品,例如本来是工业产品(非手工制造)而伪称手工产品,但这并非假货,因为没有侵犯他人知识产权。"假”的手工产品还有可能是仿冒其他手工商品的商标,或冒称是著名手工艺人所生产,这个时候涉及到侵犯他人知识产权,也欺骗了消费者,因此,符合假货的定义。总之,手工产品与假货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两者的外延在理论上存在交集。
(4)三无产品
三无产品一般是指无生产日期、无质量合格证以及无生产厂家,来路不明的产品。另一种说法是,三无产品是一无生产厂名,二无生产厂址,三无生产卫生许可证编码的产品 。
《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规定必须有中文厂名,中文厂址、电话、许可证号、产品标志、生产日期、中文产品说明书、如有必要时还需要有限定性或提示性说明等等,凡是缺少的均视为不合格产品。上述要求缺少其中之一,均可视为“三无产品”。
从三无产品的概念界定来看,并不涉及假冒商标、厂址、包装、名称等侵犯他人知识产权问题;在假货对消费者带来的影响上来看,无品牌产品没有假冒其他产品以达到混淆消费者认知,从而达到以假乱真的目的,因此三无产品和假货也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
小结通过以上对非正品、劣货、海淘、无品牌产品、手工产品、三无产品的辨析可以看出,尽管在人们的意识中诸如非正品、劣货等名词或多或少与假货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然而在厘清“假货”的概念之后,我们会发现,这些混淆更多的是一种日常使用上的概念扩大的缘故,还有就是人们对于词语的混淆使用造成的。
自从“假冒伪劣”成为经济领域中的流行用语后,语言学界就有人撰文批评它是个病语。 假货与这些相关概念在日常生活中的牵连,无疑使得假货概念的模糊化和扩大化,也必然使得假货问题,包括电子商务中的假货问题在人们印象中变得无比严重。所以,为科学认识电子商务中的假货问题,必须准确界定假货概念。
二、假货数据
(一)国内线下假货数据概览
1、来自行政机关查获商标侵权案件的假货数量
从工商部门近些年查获的侵权假冒案件数量上,可以看出国内整体上(包括线上和线下)假货呈现上升趋势。
表1:2010-2014年工商部门查获的侵权假冒案件数目
年度
工商部门查获侵权假冒案件数目
2010
90701
2011
52836
2012
59085
2013
83100
2014
67500
——数据来自《中国知识产权保护发展情况报告》
2、来自消费者投诉的假货情况
中国消费者协会对消费者投诉的情况进行了统计,其中消费者关于假货的投诉也是假货状况的一个体现,近三年的统计数据如下:
表2:2013-15年中消协受理投诉数量及假冒问题占比
年度
受理的投诉总数
假冒问题占比
2013
702,484
1.1%
2014
619,415
0.89%
2015
639,324
0.82%
—数据来自《2015年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情况分析》等中消协历年统计报告
(二)国内线上假货数据
1、从消费者投诉数据看国内线上假货情况
2011年上半年——中消协收到的投诉总数是306903件 ,收到的针对网络的投诉是5530件 ,网络投诉在总投诉中的占比是1.8%。
(说明:这只是投诉占比,投诉问题不限于假货,假货只是投诉中的一种情形)
2014年——中消协2014年全年的投诉量是619415件,其中远程购物的数量是20135件,网购包含在远程购物中,远程购物还有电话购物、电视购物和邮购。远程购物的投诉占比是3.25%。
2014年——我国工商系统受理的网购投诉是7.78万件 ,工商系统2014年全年的投诉受理量是757万件 ,网购投诉的占比是1.03%。
2015年——中消协收到的投诉总数是639,324件,其中远程购物投诉20083件,在远程购物投诉中网络购物占比95.41%,达到19162件,比去年同期上升3.13%,网购投诉的比例为3%,远程购物的投诉占比是3.14%。
为了更客观地显示这个比例的变化与网购整体规模的变化关系,我们需要与另一个数据进行对比,具体比较如图:
图6:网购投诉占比与网购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占比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