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品观君媳妇儿念叨着让品观君多挣点钱:“现在市场环境宽松了,好多进口化妆品新品能够在直接在中国买到了,不用再捡别人用过的过气产品了。”
为啥化妆品也能和全球同步?外资公司的产品要进来光注册就要半年啊,你当时要品观君买的YSL星辰唇膏不是折腾了大半年才进入中国市场吗?
事实上,爱俏的媳妇儿比品观君更早关注到相关部门出台的新规:自2017年3月1日起至2018年12月21日,凡从上海市浦东新区口岸进口,且境内责任人注册地在上海浦东新区的首次进口非特殊用途化妆品(后简称浦东试点),由现行审批管理调整为备案管理。
>>浦东新区港口
啥意思?
品观君给亲们翻译一下:进口品在浦东试点完成简单的备案工作就能进入中国市场销售了,外资品牌的新品几乎可以在中国市场同期发布了。
可问题真的就这么简单吗?有了浦东试点,进口品真的就那么容易进来吗?这条新规到底对谁比较有利?相关部门真的放手不管了吗?
来听品观君一点儿一点儿给亲们揭秘!
秘密1:这些进口品才能从浦东进来
并不是所有的进口品都能简简单单备个案进入中国,新规对此作出了严格的界定:
1.只适用于非特殊用途类化妆品(包含发用类、护肤类、彩妆类、指甲类和芳香类共五类),特殊用途类化妆品仍需要通过食药监总局审批。
2.只适用于在浦东新区港口进入中国的化妆品。这意味着所有通过浦东试点备案的进口化妆品不能从其他的口岸进入中国;如果已经在浦东试点备案过的进口品想要从其他港口进入中国,还是需要通过常规的注册手续准入。
3.在浦东新区有责任人。进口品备案的同时,还需要国内“绑定”一个责任人,而这个责任人还必须是在浦东新区注册的法人机构,必须由该责任人来负责产品的进口。
简而言之,必须由浦东新区注册的公司来担任,后期绑定的进口品出什么问题,相关部门会直接找到这家公司。说白了,“我可以松管你进口的产品,但我严管做进口品的你。”
与浦东试点工作同在今年3月1日开始实施的另一项新规则是“进口品收货人备案”制度,规定要求在中国市场的进口品收货人需要在制定的网站进行备案,并上传相关产品的流向和销售记录。
值得注意的是,两条新规都要求对进口品引入、接受单位进行的备案管理,且强调了对不良进口品的追溯、追回工作。从这两条新规中我们可以明确感受到相关部门将管理重心的转移,由对货源的严管转移到对相关负责人的严管。同时也是将一部分中央权力、职责下放给地方管理机构。
秘密2:外资品牌和本土品牌“无时差”竞争
在浦东试点新规出台之前,进口品化妆品在中国市场的注册备案工作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最让人头疼的问题就是时间周期太长。原则上,非特化妆品在食药监局注册备案工作需要4个月,而特殊用途化妆品的注册备案工作需要半年,而在实际操作中,非特化妆品的注册工作一般要半年左右。
例如韩国伊思的蜗牛霜在正式进入中国市场之前已经火得一塌糊涂,但是因为蜗牛相关的原料申报工作问题,整个品牌进入中国市场的注册工作持续了一年多的时间。
然而,在浦东试点实施备案管理后,相关部门最快可在5个工作日内出具备案证明。换句话说,只要进口的化妆品是非特化妆品,且里使用的都是规定已经批准可使用的原料,都能够很快进入中国市场销售,整个注册备案工作的流程会大大缩短。
以前外资大牌们的最新产品可能需要延迟1年的时间才能进入中国市场,这的对于一年一个流行色的彩妆产品来说是一个致命的打击,由于彩妆产品更新迭代比较快,中国消费者通过正常渠道买到的进口彩妆可能已经是国外的过时产品。
浦东试点运行之后,许多外资品牌的最新产品基本上可以第一时间在中国同步发行,实现和本土品牌进行无时差的竞争。
秘密3:动物测试还是得做!
动物测试一直让很多进口品牌没办法进入中国市场,浦东试点采用新的备案方式是不是就意味着进口品化妆品不用做动物测试了呢?
并没有!
虽然进口品化妆品申报更容易了,但官方依旧需要提供化妆品行政许可检验机构出具的检验报告及相关资料、风险原料的安全性评估资料以及产品质量安全控制要求。
说白了,毒性测试、刺激性测试等质量和风险管控方面的测试还是要做,该往动物身上招呼的还是得往动物身上招呼,新规文件中并没有特别说明这些测试的需求有什么样的改变,所以动物测试还是会继续。
像The Body Shop这种因为动物测试没能进入中国市场的品牌多不胜数,但此次浦东试点并没有在这方面放宽要求,看来这些因为动物测试被卡在外面的品牌还需要耐心等待。
秘密4:“事前“严控”变为“事后”管理
相关部门强调,浦东试点方案是在不降低产品安全监管要求的基础上,在产品管理方式上进行的制度创新,将监管重心由准入审批调整为加强事中事后监管。
因此,地方局仅针对产品范畴、文件完整性和格式正确性进行审核,不涉及实质内容审查,备案成功后,企业即可进口和销售产品。
从表面上来看,进口品进入中国市场更容易了,但并不意味着相关部门放宽了对进口品化妆品的质量管控,除了品观君刚说的动物测试之外,其他的常规行的文件还是需要提交,革命还是得靠自觉。
当然,别以为相关部门真不管事了,该查的内容人家还是会查。新规中明确写到:“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应当在产品备案后3个月内,组织开展对备案资料的监督检查,重点检查产品配方、生产工艺、检验项目、安全性风险评估等是否符合安全性相关要求,必要时进行现场监督检查。“
也就是说,3个月后相关部门还是会去核查产品的相关工艺文件,如果不能判断产品的安全性,进口产品将面临禁售和召回等处理。可以说浦东试点放宽了进口品进入前的管控,让产品先进入中国市场,但是“秋后算账”的能力更强了。
毕竟,“事前带套”改成了“事后用药”,在准入方面进行了放宽,意味着在进入之后的管理方面进行了收紧。
秘密5:本土品牌压力大吗?
原有进口品的审批制度制度极为严格,无形中也造成一定的贸易壁垒,中国本土品牌也因此获得了相对宽松的成长环境,随着浦东试点工作的推进,这层壁垒的作用也在逐渐被削弱,本土品牌是否会遭受到冲击呢?
从品观君目前走访的情况来看,本土品牌受到的冲击并不算大。
首先,我们需要认清的是,浦东试点只是方便进口非特化妆品的产品进入中国市场而已, 虽然进口品的身份可以给这些品牌带来一定的优势,但一个品牌要在中国市场立足,还是需要较长时间的运营和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