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开展“师生健康 中国健康”主题健康教育活动的通知》,首次在全国校园开展“师生健康 中国健康”主题健康教育活动。
近年来,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通过顶层设计、积极落实、不断进取,探索出了较为适合我国发展的健康之路,但要做好该项工作还须在以下方面下功夫:
为推动健康教育的实施,提升广大中小学生的健康素养,教育部先后印发了《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普通高等学校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构建起各教育阶段相衔接的学校健康教育体系。
食品安全关系师生生命,为了落实好《食品安全法》,教育部研制了《学校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管理规定》并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随着《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校园及周边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见》的实施,校园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得到落实,学校校园及周边食品安全得到加强,校园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得到加强。不少校长表示,“比起前几年,现在我们校园周边环境可好多了”。
教育部在不断加大学校传染病防控和校园食品安全管理监督检查力度的同时,严防严管严控传染病和食品安全风险,近些年更是将学校食品安全工作纳入学校安全检查和中小学体育卫生专项督导检查内容,每年组织开展学校食品与饮水安全检查,并根据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相关部署,对部分省份开展了校园食品安全督查以及开展结核病和艾滋病防控工作的专项检查。
师资能力建设是加强健康教育的重要一环。为此,有关部门将健康教育相关内容纳入“国培计划”培训中小学体育教师,面向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管理干部、高校校医院院长、中小学卫生保健所所长开展业务培训。同时丰富健康教育资源,编制健康教育师资培训大纲和培训教材,制作学校健康教育数字资源包。
家校社会共建
为强化校园疾病防控,教育部下发了《学校结核病防控工作规范(2017版)》,要求强化学校结核病防控工作,同时,完善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与通报制度,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工作。
近年来,国家颁布实施了《食品安全法》《“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等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对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
提升学生体质
领导重视是关键。提高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对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重要意义的认识,是做好该项工作的关键。只有领导高度重视,协调相关方面给予支持,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才能正常开展并不断提高质量和水平。
《中国教育报》2018年05月04日第8版
学生、学校、家庭、部门、社会形成合力是基础。做好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需要与卫生健康、疾病预防控制、市场监督管理等部门和单位协力推进,疾病防控、营养改善、食品和饮水安全等工作的跨部门联合行动。而学校开展健康教育、学生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和文明健康生活方式需要专业力量的指导和推动,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的共同支持和参与,通过培养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形成维护学生健康的合力。
加强顶层设计、完善政策和制度体系是根本。近年来,国家颁布实施了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教育部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制度。各地各校则遵循教育发展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结合地区特点和实际,细化政策和制度体系,落实健康教育课程课时,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健康教育活动。
健康教育是落实学校卫生和健康中国的有力抓手。近年来,按照“学科教育与专题教育相结合、课堂教学与课外宣传相结合、经常性宣传与集中宣传相结合”的原则,教育部要求严格落实义务教育阶段和高中教育阶段健康教育课程课时,完善以“体育与健康”课程为主要载体、相关课程为有效补充的健康教育学科体系,同时,修订了《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将健康教育纳入高中必修内容,并将健康教育纳入普通高校公共选修课程体系,推动高校多渠道、多形式开展健康教育。
2014年,教育部组织实施了第七次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2016年在17个省份开展了学生体质健康及其影响因素监测,并从2015年起连续三年开展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测试抽测复核工作。
实施健康教育
由教育部组织开展的2018年“师生健康 中国健康”主题健康教育活动近日举行。北京市小学生代表中小学生发出倡议:树立“健康第一”理念、坚持“预防为主”、提升健康素养、合理营养膳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保持良好心态,主动投身健康中国建设。该项活动也开启了中国特色健康教育的新模式。
党的十八大以来,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战线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学习贯彻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精神和《“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坚持“健康第一”理念,坚定履行促进学生健康、立德树人的职责,强化顶层设计和政策制度体系建设,完善多部门协同机制,创新健康教育途径与载体,持续开展学生体质健康监测与评价,加强常见病、传染病防控,强化校园食品安全管理主体责任和制度落实,促进青少年学生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推动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迈上了新的台阶。
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表示,健康是一个人全面发展的基础,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繁荣昌盛的重要标志。开展“师生健康 中国健康”主题健康教育活动,旨在广泛动员各地积极开展、各校师生主动参与健康教育活动,在全国校园营造人人参与的良好健康教育氛围,大力传播健康知识,使广大师生自觉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推进健康中国建设贡献力量。
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常常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处在不被重视的地位。
近年来,教育部会同国家卫生健康委建立完善学生艾滋病疫情通报制度和定期工作会商机制,召开全国推进学校艾滋病防控工作视频会议。推进高校艾滋病防控试点工作,遴选覆盖全国31个省份的94所高校作为试点学校并连续三年每年为其划拨2万—3万元试点工作经费,召开高校预防艾滋病教育试点工作推进与经验交流会;开发大学生预防艾滋病教育跨校学分共享课程“艾滋病、性与健康”,通过网络课程平台免费向全国高校学生开放选课,累计共有647所高校、64.26万名学生选修该课程,该课程被认定为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支持四川甘孜州石渠县包虫病防治工作并参与完成中期验收评估,编制藏汉双语中小学生包虫病预防教育教学片,广泛推广预防包虫病知识;研制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演练指南,实现应急处置演练标准化。
5年来,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学校学生家庭社区四维联动、社会广泛参与的中国特色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推进机制不断强化,各教育阶段相互衔接的政策制度体系和健康教育体系日臻完善,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学生、家庭关注健康、促进健康的意识和能力明显提高,学生健康素养和体质健康水平有效提升,促进了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
调研、监测和抽测复核结果显示:全国学生身高、体重、胸围等形态发育水平持续提高,肺活量指标稳步上升,力量素质、耐力素质指标止“跌”回升、稳中向好,营养状况持续改善,营养不良和低血红蛋白检出率不断下降。2017年《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数据统计显示,全国学生体质测试合格率达88.8%、优良率达29.3%。
师生健康乐园
完善政策体系
与此同时,教育部要求将食品安全相关内容纳入中小学健康教育,通过课堂教学、课外宣传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食品安全教育。建立学校食物中毒等事件信息报告制度和学校食品安全工作定期检查制度,指导地方和学校做好食物中毒防范工作。对地方和学校食品安全管理人员进行专项培训,编制《学校食品安全管理操作规范》教学片。为中西部农村中小学配发《常见食物中毒及其预防知识》等科普宣传手册和挂图,开展食品安全进校园活动,举办青少年食品卫生与营养健康知识网上有奖问答活动,宣传食品安全知识,提高师生食品安全意识。
一系列政策制度的颁布实施,不仅对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进行了有针对性的部署和安排,也让该项工作做到了有章可循、有规可依。
加强制度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