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风文明是新农村建设的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更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和社会价值导向的集中体现。近日,记者来到宁城县,采访了县委副书记张海轩。他向记者详细介绍了该县如何从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入手开展乡风文明建设工作,以及在培育良好家风、树立文明乡风方面的好经验、好做法。
张海轩说:“我认为如果想让全县53.5万名农村群众生活在安定有序、生态良好、环境整洁、邻里和谐的环境中,就要让农村群众成为乡风文明建设工作的主体,进一步提升农村群众的道德素质。”多年来,该县通过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广泛培树评选先进典型、组织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等工作,始终将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常抓不懈。
“2010年,宁城县举办了首届孝老爱亲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活动,至今连续举办了9届。”张海轩说。在前8届孝老爱亲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活动中,评选出的77位县级道德模范中有70位来自农村。张海轩表示,在2017年全国第六届道德模范颁奖典礼上,来自宁城县大明镇城后东村的周艳梅荣获孝老爱亲道德模范称号。多年来,周艳梅对瘫痪的养父母不离不弃,在困境中坚持求学。2013年,周艳梅荣获了县级孝老爱亲道德模范和市级、自治区级道德模范称号,并在2014年登上了“中国好人榜”。经过多年发掘和推荐,全县现有感动内蒙古人物提名奖1人、“内蒙古好人榜好人”6人、赤峰市道德模范11人、“赤峰好人榜好人”32人、市级以上美德少年8人。
“每年道德模范颁奖现场的气氛都十分感人,对全县浓厚的乡风文明氛围起到了推动作用。为鼓励道德模范,县委、县政府每年都会组织颁奖典礼,县级领导为道德模范颁发荣誉证书和奖金。为将他们的感人事迹宣传到全县,县里累计刻录专题片光盘8万张,编印《道德模范事迹汇编》6万册,发放到各乡镇、街道。各乡镇、街道通过组织道德模范事迹报告会、开展主题道德讲堂活动等形式,让农村群众了解、学习和争做道德模范。”张海轩说。
除表彰身边人的先进事迹外,宁城县始终坚持塑形与铸魂并进,将乡风文明建设作为一个综合的、全方位的、系统性的工程来抓,找准助力乡村振兴、脱贫攻坚工作的结合点,多管齐下,努力营造乡风新环境。
2011年,宁城县在汐子镇汐子村、二十家子村召开了全县移风易俗工作现场会,重点推广汐子村建设村级公益性公墓、开办村级社会化养老院和二十家子村在提倡喜事新办、丧事简办、厚养薄葬等方面取得的成功经验。张海轩说:“现在大操大办的现象明显少了,喜事新办、丧事简办受到村民们的一致好评。”
多年来,宁城县以脱贫攻坚宣讲员、乡风文明劝导员等队伍为主力,在全县各镇乡村举办党的十九大精神、乡村振兴战略、脱贫攻坚政策等主题宣讲、报告会和集中培训活动。在农村地区积极落实文化惠民政策,举办忙农杏花节、八里罕老鹰山植树节、小城子牡丹花节等文化品牌活动,开展了村民广场舞、民间手工艺等多项展示、培训活动,实实在在地满足了农民的文化需求,不仅为农村群众送去了欢乐,也增强了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决心。
面对新阶段的新要求,张海轩信心十足地说,“抓好乡风文明建设、推进乡村振兴是当前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我们将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继续把农村思想道德建设作为全县乡风文明建设工作的核心内容和有力抓手,培育良好道德风尚,汇聚强大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