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要将福特全球的实力和强项与中国优势结合,找到中国市场的真正突破点。
经历了2018年至暗时刻的福特,此刻已进入全球改革的深水区。
从机构与人事调整到结盟大众,在全球战略指导下,百年福特面临的恐怕是其发展历史上最为深刻的变革。
彼时,美国金融危机前夕,来自波音公司福特前CEO穆拉利对于福特大刀阔斧的瘦身计划,曾经让这个“百年老店”逃过了破产保护的命运。
“福特目前正在经历的变革,甚至超过美国金融危机之前穆拉利时代的变革。因为这次变革的力度更大,这是针对汽车产业百年一遇的产业大转型所进行的调整和转变。“3月22日,刚刚履新4个月之后陈安宁首次面对媒体。
2018年11月,福特老将陈安宁“临危受命”,担任福特全球副总裁以及福特中国CEO,福特中国区的地位得到前所未有的提升。
福特中国CEO陈安宁(东方IC)
当然,此刻执掌福特中国的陈安宁,面对的不仅是福特全球“百年一遇”的大变革,还有中国汽车产业高速增长之后的结构性调整,以及福特在中国的艰难时刻。中国市场留给福特的机会不多了。
“业绩下滑一方面原因是不够接地气、不够中国化。福特没有把握住中国在过去五年形成的强大消费能力和消费生态环境,福特过去在中国市场推出的产品、车型仍非常欧美化,没有真正体现新一代客户的需求。”
面对如何总结福特过去两年在中国存在的问题,陈安宁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独家采访时,并没有回避。
中国市场不容有失。变革,对于此刻的福特中国来说更是势在必行。
“一定要将福特全球的实力和强项与中国优势结合,找到中国市场的真正突破点。更福特,更中国。” 面临中国乃至全球汽车市场的巨变,陈安宁给出了福特中国未来的发展方向。
“百年变革”如何波及中国?《21世纪经济报道》(以下简称《21世纪》): 业内外都很关注福特全球的机构改革,到底会对中国有什么影响?
陈安宁:全球机构改革的蓝图很清晰,对中国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将福特中国全面升级为总部直管,与北美并列成为核心业务单元。
《21世纪》:在福特过往的历史上,你如何评价此次变革的力度?特别是与美国金融危机之前,前福特CEO穆拉利对于福特的改革相比?
陈安宁:这次变革的力度更大,这是针对汽车产业百年一遇的产业大转型所进行的调整和转变。福特在主动转型的同时,也要坚决杜绝急功近利的做法。
3月21日,福特全球刚刚任命亚马逊前高管Tim Stone担任首席财务官CFO,这也是福特70十年来首次聘请外部人士担任该职位。福特希望在这次变革中能够更加主动,成为行业动向的引领者。
《21世纪》:你如何看待外界对福特“被迫裁员”与“被迫改革”的说法?
陈安宁:过去两年,福特在中国业绩快速下滑,确实容易形成“被迫”变革的印象。事实上,福特全球CEO韩恺特两年前上任时就一直在进行这次的调整和改革,更多是迎合产业转变,是十分主动的举措。
福特作为传统汽车企业,不仅是带动,还要引领产业的转变,所以下了很大决心进行内部调整和转变。
《21世纪》:福特全球裁员是否会波及中国?
陈安宁:不能简单说有人员流失就是裁员,人员流动属于正常范畴,总体来说是业务转型的标志。另外,有一个现象不可回避,中国汽车产业整体产能过剩,这种情况下,大部分企业都面临和产能相关人员的调整,或是产品计划的调整。
福特中国的当务之急《21世纪》:回归福特4个月之后,作为福特汽车全球副总裁,你认为福特中国的当务之急是什么?
陈安宁:首先是建立一个强有力的领导班子,接地气的领导班子。总体而言,以前福特中国是不完整的业务部门,现在要形成一个完整的福特中国领导机构,这项工作目前已完成了大概80%。
《21世纪》: 接下来的工作重点是什么?
陈安宁: 除了用很大精力去打造中国独立的业务组织,建立领导班子,我的原则是要有一个相对健全和高效的机构,毕竟福特中国过去是按照全球模式在运营,有些东西要调整、转变。
销售也是一个头等任务,我们要稳定销售,提升管理质量。要尽快梳理好全国销售服务机构,使之健全,进入高效运营状况,优化人心、团队以及销售机构的状况。另外,我还要花更多时间在运营之外的战略发展计划的制定。
《21世纪》:你如何看待目前福特在中国所处的局面?过去两年销量快速下滑的原因是什么?
陈安宁:业绩下滑一方面原因是不够接地气、不够中国化。福特没有把握住中国在过去五年形成的强大消费能力和消费生态环境,福特过去在中国市场推出的产品、车型仍非常欧美化,没有真正体现新一代客户的需求。简单总结,就是需要更接地气。
另一方面是福特的优势没有在中国系统性地发挥出来。当然,从运营管理上也有类似的问题。福特中国过去不是一个完整的管理部门,出现问题之后,解决问题的办法有限。
总体而言,从管理体系、业务架构和产品等一系列方面,不够中国,也没有打出福特的优势。所以践行“更福特、更中国”的理念变得更重要了。
《21世纪》:你认为福特全球哪些优势还没有带到中国?为什么?
陈安宁:福特文化的本质是积极进取的文化,这点在中国团队、中国的实践当中没有充分体现出来。福特全球在产品、发动机、互联、电动等方面具有很强实力。福特几乎全系车型都有插电混动车型,具备全球领先的插电混动技术,这也是福特的优势所在。
从文化到进取精神、到技术的实力,以及福特全球管理体系、流程等一系列的资源,都没有在中国完全体现出来。所以,我觉得福特在中国还有很多方面可以改进。
陈安宁的“施政纲领”《21世纪》:福特在中国变革的思路是什么?或者说你的施政纲领是什么?
陈安宁:福特全球希望以“中国速度”为中国市场提供服务。但是我个人觉得,在中国要成功的要素是实现“更福特,更中国”,这两件事要结合在一起。这可以说是我的施政纲领。
“更福特”是指今后的产品,包括福特和林肯品牌产品,将更加高端化、更具美国特色,成为更能代表福特和美国文化的产品,也就是“更福特”。我们会在后续一批产品将福特的品牌内涵引进中国,更加鲜明地体现出来。
“更中国”则是更接地气,在产品、传播、沟通、文化以及驾乘体验方面更具中国特色。中国的客户更年轻化,这也是“更中国”的重要一点,福特希望在更中国方面可以引领中国的汽车消费文化。
我的基本思路是,一定要将福特全球的实力和强项与中国优势结合,找到中国市场的真正突破点。
《21世纪》:在3月12日福特经销商大会上,你首次露面,重点传递了怎样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