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居民收入稳步增长,近年来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实际收入增速(扣除物价因素)都保持在5%以上,收入增长带来中国家庭消费能力和消费理念的升级,新一代80、90后群体目前是母婴消费主力,他们的消费理念跟60、70后有所不同,在下一代培育上更精细化,消费意愿更强。而中国特色的421漏斗式家庭结构,也使得祖辈在第三代培育上愿意投入,延伸母婴产品消费群体。母婴消费群体的不断壮大和育儿理念的转变,是母婴行业长期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三)消费趋势:群体年轻化,注重品质和实用性
女性是母婴市场上绝对的消费主力,且城市级别越低,女性母婴用户占比越多。根据京东大数据平台的数据,一线城市女性母婴产品用户达71.05%,而五线城市这一比例提升到了78.13%。可以看出低线级城市中的女性承担着更重的家庭角色,在母婴行业下沉拓展中需要考虑到这一因素。
用户群体年轻化。根据京东大数据平台的数据,母婴用户群体年轻化趋势越发明显,35岁以下适龄父母群体占比逐年提升,从2013年的52%提升至2015年的68%。表明新一代年轻父母自我购买意识更强,在母婴产品上更倾向于自买自用。
对产品质量和实用性最为重视。艾瑞咨询研究表明,母婴产品消费者对质量和实用性非常重视,其中对质量的重视程度更是高达74.8%,遥遥领先于其他因素,因为产品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母婴的健康和安全,因此消费者对此非常重视。而相对来说价格的敏感度较低,仅33%,大部分用户愿意支付更高的价格来购买高质量有保障的母婴产品。
二、母婴社区:为新生代父母而生、粘性是关键
(一)母婴社区的发展
社交是当今人类最基本需求之一,其中孕育人群对此需求更甚。目前85后,90后开始步入为人父母的行列,他们对互联网的依赖性很强,而且年轻的爸爸妈妈已经不愿意再听从老一辈的育儿经验,而是更倾向于加入垂直社区中一起分享,讨论和学习他人的经验。艾媒数据表明,母婴社区的使用比例在母婴移动用户中最高,电商,工具类分列第二第三。
母婴社区在满足沟通交友的同时,更大的价值体现在其对母婴知识的传播,以母婴知识问答,专家在线咨询等方式对母婴社区用户进行科普。调查表明:学习知识的功能在社区中的使用率最高,除此之外,答疑咨询,商品都买等也都保证了母婴社区的强烈群众需求基础。
(二)盈利模式
加入线上母婴社区所带来的巨大用户流量为电商变现提供了机遇。目前社区+电商的经营模式已经成为母婴行业的主要盈利方式之一。这些流量所带来的大量数据,不仅是电商更是制造商的经营导向,针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可以清楚获得年轻一代父母对性价比,商品个性化的需求,从而进行精准营销,大幅度提升其在母婴领域的行业竞争力。妈妈网的小树熊,贝贝网的辣妈圈等,以社区为基础,提供精准的商品服务,并在社区中进行心得交流,这一闭环营销模式保证了用户粘性。
除此之外,网络广告业务带来的盈利也不容小觑。与传统广告形式相比,网络广告的优势在于数据分析,通过应用数据分析手段,可以实现广告的精准投放、并对其效果进行监测,从而进行更深层次的数据挖掘,越来越多的母婴社区选择互联网广告作为其主要营销方式。以妈妈网为例,其网络广告平台是集合了资讯、社交、工具为一体的传媒结构,广告形式上除了拥有开机大屏、通栏等常规性广告位外,还拥有天使盒子、品牌根据地、试用频道、妈妈大课堂、私人定制、麻麻微视频、亲子活动等各种软性的植入广告形式,为社区用户提供包括品牌知名度、美誉度、口碑积累、社区意见、新品试用等多样化需要,实现一条龙服务。公司盈利收入中广告收入已经远远超过电商平台的收入。
普华永道2016年6月13日发布报告称,中国是亚洲最大、全球第二大的互联网广告市场。2015年中国互联网广告行业收入232亿美元,2020年将达到446亿美元;2015年中国互联网广告收入占全球该行业总收入的29%,到2020年其份额将增至31.9%。未来网络广告将为母婴社区带来更加可观的的盈利收入。
(三)母婴社区的产业链
用户粘性是母婴社区发展的关键。为了保证用户粘性,母婴社区已经逐步拓展自己的业务范围,除了咨询,社交,电商之外,母婴工具,母婴服务,媒体,直播,网红营销等也加入了母婴社区。妈妈网与深圳卫视合作打造《辣妈学院》,六一儿童节期间,蜜牙联合央视和金鹰卡通打造“六一晚会”。妈咪知道与阿里合作,开设淘宝直播平台传播母婴医疗知识,这些活动为线上母婴社区吸引了更多的用户流量,并且在提升用户粘性也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社区互动的模式正逐渐从线上主体转移到线上与线下结合的方式。线上的移动母婴用户对线下活动也有普遍的参与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