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度脂肪肝患者会有肝细胞空泡样、气球样变性等病理学改变,同时伴随转氨酶升高等异常情况,可能有食欲不振、疲倦乏力、恶心呕吐、体重减轻、肝区或右上腹隐痛等症状。患者一方面需改善生活方式,另一方面应根据具体情况,辅以适当药物治疗。遗憾的是,目前脂肪肝并无特别有效的针对性治疗药物。一些临床常用的护肝药物如双环醇、多烯磷酯酰胆碱、甘草酸制剂等可能有效。此外,中度脂肪肝患者应每3~6个月复查一次肝脏功能,通过肝脏B超检查、弹性检测,评价脂肪肝的严重程度。
重度脂肪肝患者可能会进展为肝纤维化、肝硬化,会伴有恶心呕吐、肝区隐痛等症状。除了调整生活方式、药物治疗、定期检测外,还要入院接受精细治疗。【详细】
做到以下几点 消除脂肪肝
培养健康的生活行为。保证每天三餐正常、规律,不吃零食;每天必须吃早餐;坚持每周2~3次的适量运动;适当的睡眠(每晚7~8个小时);不吸烟;保持适当的体重;不饮酒或少饮酒;心理平衡,懂得自我调适。
管住嘴,学会吃。低热能:不超过标准体重热能要求;低脂肪:烹调方式以蒸、汆、拌、煮为主;高蛋白:尽可能选用一些优质蛋白的食材;高纤维素:适量碳水化合物,选用含糖量低、纤维素丰富的蔬菜;多维生素:选用含B族维生素、维生素C丰富的食物;少盐、忌刺激性调料;食物品种多样化;少喝含糖饮料和果汁。
一日三餐定时限量。早餐吃饱、中餐吃好、晚餐大半饱,避免过量摄食、进食零食(特别是甜食)、吃夜宵等不良习惯,以免扰乱代谢功能,诱发肥胖、糖尿病和脂肪肝。
动起来。根据自身情况,坚持参加中等强度的运动。避免养成久坐少动的习惯,就增加热量消耗而言,能坐就不躺,能站就不坐,能走就不站,能快就不慢。
重视体检。定期进行体格检查,具体包括身高、体重、腰围、血压、血糖、血脂、肝功能及肝脏B超等,以早期检出和发现肥胖症、糖尿病、高脂血症及其相关疾病,及时采取措施,阻止病情发展。【详细】
脂肪肝最爱找这6类人 千万要当心
1.太胖的人。当脂类物质过多时,肝脏载脂蛋白不足以结合全部的脂质,剩余脂质沉积在肝细胞内形成肥胖性脂肪肝。这类脂肪肝在体重得到控制后,往往会逐渐好转乃至消失。
2.爱喝酒的人。酒精性脂肪肝主要是肝脏合成功能下降所致。研究显示,75%~95%的长期嗜酒者存在脂肪浸润。每天饮酒80克~160克的人,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生率比不饮酒人群增长5~25倍。
3.快速减肥的人。禁食、过度节食或其他快速减轻体重的措施都导致体内没有足够的糖用以分解功能,进而引起脂肪分解量短期内大量增加,肝脏“工作量”激增,损伤肝细胞,影响其脂蛋白合成能力,导致脂肪肝。
4.营养不良的人。营养不良导致体内蛋白质缺乏,不能形成足够的载脂蛋白,脂类物质不能变成脂蛋白进入血液,故而沉积于肝细胞内,最终形成脂肪肝。
5.糖尿病患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约有50%的糖尿病患者合并脂肪肝,50%~80%的患者合并肥胖,患者血浆胰岛素水平与血浆脂肪酸增高。脂肪肝既与肥胖程度有关,又与过度摄入脂肪或糖类有关。
6.药物滥用者。肝脏担负着分解药物的作用,某些药物或化学毒物如四环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嘌呤霉素、环已胺、吐根碱以及砷、铅、银、汞等也会伤害肝脏。需注意的是,降脂药也可干扰脂蛋白的代谢,长期滥用也会增加药物性脂肪肝形成的几率。【详细】
饿出来的脂肪肝
在许多人印象中,吃得太好才会得脂肪肝,但其实脂肪肝与饮酒、糖尿病、药物、肝炎、妊娠等许多因素相关,营养不良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肝脏作为体内代谢的中心,参与脂肪、蛋白质的代谢。长期节食的人由于无法获得足够能量,便会代谢储存在其他部位的脂肪及蛋白质等,短期内脂肪分解量明显增加。除此之外,正常情况下肝脏里的脂肪由载脂蛋白负责运出,如果营养元素摄入减少,载脂蛋白就会减少合成,造成脂肪堆积过多却又无法转运出去,久而久之便形成了脂肪肝。
营养不良性脂肪肝一般发生于经济落后的地区,有的患者继发于其他疾病。近年来,一些都市人为了瘦身而过度节食,无法保障基本营养需求,发生脂肪肝的几率开始增加。可见控制体重不能盲目,合理均衡的膳食结构和运动很重要。对于已经患有营养不良性脂肪肝者,除了要摄入高蛋白食物外,还应补充足够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必要时用药物辅助治疗。【详细】
☆推荐阅读☆
吃全麦可延年益寿!吃对了长寿就不是梦
冬季养生最宜养肾脏 顺应节气安排饮食起居
九类人免疫力最差 专家教你“法宝”激活它
冬天泡脚,丹田温灼!但这5类人泡脚需谨慎
要长寿,女养肝男养肾!每天按揉3个保健穴
血栓有九个风险因素 五个时刻喝水防血栓
番茄越红越熟越防癌 5种公认防癌菜吃起来
发怒一次心脏就受伤!心脏好不好看看这里就知道
血栓最爱找这些人的麻烦 3大方法远离血栓
要长寿,女养肝男养肾!每天按揉3个保健穴
高血压预防“十步曲”!怎么测血压更精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