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喝饮料,糖的摄入量很容易就超标了。”夏燕琼介绍,糖含量在5%以上的饮品即为含糖饮料,一般的含糖饮料含糖量为8%~11%,有些含糖量甚至超过13%。喝一瓶500毫升的含糖量10%的饮料,糖的摄入量就达到了50克。再加上从日常烹调饮食中摄入的糖,很容易超标。因此,建议含糖饮料要尽量少喝。
同时,还要警惕无糖饮料的“障眼法”。有些饮料标识着“无糖”,很多人便放心饮用。夏燕琼指出,有些饮料可能是没加蔗糖,却可能加了木糖醇等其他糖类替代品,这样很容易混淆视听。木糖醇虽没有蔗糖热量高,但长期食用也不利于人体健康。
支招:学看食品营养标签
如何快速知道自己喝的饮料中含了多少糖呢?夏燕琼支招:“看碳水化合物含量就可以了,糖是碳水化合物中的一种。”根据相关规定,能量、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和钠是营养标签中必须标识的成分。比如,牛奶中碳水化合物含量在5%左右,一般不含添加糖,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计算。也就是说,100毫升碳水化合物含量为15%的酸奶一般包含10克添加糖,而其他饮料中标示的碳水化合物的量基本都属于添加糖。
食品标签中的配料表也很关键,是否有添加糖以及添加糖的具体种类一般都可在其中看到。
夏燕琼表示,要想控制添加糖的摄入量,首先要做的就是少喝含糖饮料。可以逐渐减少饮料的饮用量,或者用饮茶等其他健康饮品替代;在不得不吃含糖食品的情况下,建议吃完用水漱漱口,可降低蛀牙的发生率;尽量选择蒸、煮等烹调方式,少食红烧、糖醋口味,尽量将烹调用糖控制到最小量。
文/广报全媒体记者涂端玉、苏赞、王婧 通讯员林惠芳
统筹/广报全媒体记者张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