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根据上市公司的主营业务的板块数,把它跟企业自身的投资资本收益率做个比较,是一个线性下滑的关系,是负相关关系。这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当你多元化程度开始提升的时候,其实你的投资资本收益率是在下降的,就规模本身并没有带来你价值创造能力相应的提升,甚至是一个背道而驰的发展方向。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公司治理这个环节。我们三千多个上市公司,到2018年3500多家,2014年到2016年,我们的上市公司根据年报所汇报的净资产收益率的分布情况有一个很有趣的特点,大量的企业的净资产收益率是在0的右边,就比0高一点点。说明什么问题?说明我们很多企业在汇报它的财务报表的时候,是有意识地要把它的财务情况放到0的右边,避免亏损。
美国在同期的上市公司的一个净资产收益的分布情况,相对而言更像是我们讲到的一个正态分布,也就意味着它有好企业,有很多企业因为经营情况,可能因为市场竞争的情况表现不太好,但不管怎么讲,它相对真实地把企业的运营情况汇报出来了。中国比较奇怪的这种分布,本身反映出的是我们在公司治理机制上的一些缺失。
那么最后一个原因,我想给大家强调一下税负的问题。我们企业面临的大量的制度成本,还有税收跟各种各样费用的成本,那么这一块儿使得企业的税负是非常重的。如果这一边做些调整的话,其实我们的上市公司的平均的投资资本收益率也能够提高到4.3%的样子,从3%提升到4.3%,能够增加将近30%到40%。
我想对企业而言,当你投资有回报,能够形成自我循环、有自我的造血机制的话,整个中国经济微观基础的基本状况会发生很大的变化,而我们资本市场上也会有更多的一些高质量的企业、有投资价值的企业供投资者去选择、去投资。
四十年来,中国经济在创造出一个又一个奇迹之后,2008年受国际经济形势影响,开始逐渐放慢脚步。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面对新挑战、新机遇,企业如何提升投资资本回报率?
4
伟大的企业如何助力高质量发展?
为什么高质量发展阶段我们一定要强调投资资本收益率,一定要强调伟大企业,而不是单纯的规模大的大企业?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索罗有一个“索罗模型“,他解释一个国家的增长主要是由劳动力还有资本来驱动的,对那些劳动力跟资本不能解释的部分,他给它讲了一个叫法,叫全要素生产率,就是要素组合起来之后它的效率。
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我们最大的一个成就在于我们完成了工业革命,背后很大程度,我想跟我们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是联系在一起的,特别是前三十年,在4%以上的增长速度,这是非常高的一个增长速度,因为美国在过去一百多年,它整个全要素生产率的年增速只有2.1%的样子。
进入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之后,我们的全要素生产率开始下降了,那么就提出一个新的要求,未来我们要寻找中国经济继续高速增长或者说高质量增长的新动能,需要把这个动能从简单的要素投入,转换到要素的使用效率方面来。
我给大家作了一个简单的分析,为什么它特别重要?大家可能了解,比如说我们做一个年份来比较,现在中国的全要素生产率在改革开放四十年,按照最乐观的估计,美国有个数据来源Penn World Table,按照它的估计,我们是美国现在水平的43%的样子,大概是43.3%的样子,就是2014年我们是这样的水平,我们全要素生产率的水平是美国的43.3%。那么大部分的工业化国家,在他们完成工业化进程进入现代化序列之后,它们的这个水平大概是美国的70%到80%的样子。我就给大家列了一些例子,像德国1998年完成这个过程,是91%,日本是2004年,它是80%、79%的样子。
我们做了一个估测,一个简单的计算,比如说当2035年,我们基本上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假如说我们的全要素生产率的水平从现在的43.3%,要达到美国当时的65%的话,就需要每一年我们的全要素生产率的增加速度,比美国同期的增长速度高1.95个百分点。美国现在大概一年平均是1%不到一点点,将近1%。那这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我们在未来十七、八年的时间里面,我们的全要素生产率需要达到每一年平均2.9%的样子,接近3%。
这是很大的一个挑战,这意味着我们企业,我们的微观基础,应该做出很大的一个变化。我们不能再靠过去那种高歌猛进的、简单的投入来拉动的这样一种增长,可能我们把重点应该放到怎么让这些投入、这些生产要素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这样的话,它对应的或者说呼应的是完全不同的另外一种价值判断。那么我们需要的是什么呢?需要的是伟大企业,就是一大批能够非常好地把这些资源、把这些要素能组织起来,能够提供出非常优秀的产品和服务的,能够创造价值的这样一些企业。
那么它最终会反映在什么地方呢?就是投资资本收益率上。著名管理学家德鲁克讲了一句话,他说没有什么是比正确地回答了错误的问题更危险的。我想,在中国这个阶段一个正确的问题是在于,我们怎么去产生一大批了不起的、能够创造价值的伟大企业,这是我们在目前为止最重要的一个任务。
从经营管理角度讲的话,企业,特别是创业企业,可能最重要的是现金流,一定要保证有足够的现金流。不管是做多元化也好,或者探索新的一些投资机会,甚至改弦更张进入一个全新的领域,一定要保证现金流是充沛的,就是有足够的钱去发工资,去还债。
第二点就是千万别借债,特别是在创业阶段,别借太多的债。因为这是杠杆,这里面债是有期限的,借了债,肯定有还本付息的压力,这种情况下可能很多时候企业为了还债,被迫改变自己的初衷,或者改变自己对企业运营的一些方向的设计,可能带来不好的效果。所以说关注现金流,不要过多地去借债。